第11章 【纪实诗】杜甫兵车行(第3/3页)

哥舒翰说的比较委婉,但李隆基听得很明白:

圣人,你想打,可以。但咱们武将各有差事,忙不过来。您要不听劝,您就自己想办法。什么进攻方略,什么粮草军饷……您自己去和户部、兵部的大臣们谈吧!

听哥舒翰这么说,李隆基虎躯一震,总算彻底息了兴战的心思。

他顿了顿,接着郭子仪的话慢吞吞道:

“郭将军此言在理,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如今关内将涝,民心不稳,朕甚怜之。南诏自古皈唐、安分守己,虽有张虔陀一事,但也不是无可回转。若南诏王愿意割城赔礼,朕也不愿兴起战事、以至生灵涂炭。”

“圣人圣明!”众臣上前行礼,又是递台阶又是送高帽:“我大唐不惧区区南诏,但眼下实非动兵良机!圣人爱民,实乃我大唐百姓之福!”

李隆基满意点头,望向南方的眼神却有些许怅然:“就是不知南诏王到底如何打算了?”

……

「天宝十载·南诏(今云南)」

李隆基与文臣武将在花园中议事,同一时间,南诏王阁罗凤也正在对大臣杨子芬和姜如芝殷殷嘱托。

阁罗凤处虽无水幕,但他亦是不愿兴战。只是之前给天可汗陛下寄去的书信杳无回音,眼见大战在即,他只能委托爱臣亲自去长安一趟,以希止戈:“我们与大唐的冲突本就是那张虔陀挑拨所致,你们务必将我的话带给天可汗,让他知道我们南诏的苦衷。”

“如今吐蕃赞普正在浪穹见机行事,如果大唐与我军开展,只会鹬蚌相争,令吐蕃得利。此番进攻姚州,诛杀张太守,是我有错在先。我愿意改过自新,赔偿大唐一切损失,修复姚州、安宁二城,只求请和!”

杨子芬点了点头,发誓不辱使命。

姜如芝倒是想得更多。他沉吟片刻,小心试探:“王,那若天可汗陛下不许呢?”

想起张虔陀、鲜于仲通、杨国忠……阁罗凤的面容顿时变得沧桑。他长叹一声,无奈道:“若是不许,那也只能打了。”

“我南诏臣民自古与中原往来友好,自夜郎、滇池以西,皆庄跻之裔……今朝亦是有唐朝相助,方得建国,我真不希望会走到那个地步。”

“打……我们打得过大唐吗?”

阁罗凤沉默了片刻,抬首西望——那里是吐蕃所在的方向。

许久后,阁罗凤重新转回头,握住两位大臣的手:“你们去吧,务必要让天可汗陛下知道我南诏的苦衷……若能不战,我愿再把陈丹款这座城池献给天可汗陛下!”

……

杨子芬和姜如芝在阁罗凤的期盼中出发前往大唐,此刻的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在无意中发生了变化。

若是没有水幕,他们原本会在路上被鲜于仲通拦下。而秉承着杨国忠意志、决心挑起战争的鲜于仲通自然不会让他们有机会前去长安面圣。杨子芬和姜如芝被他囚禁军中,而等不到天可汗陛下“原谅”的南诏王面对压境的唐军,最终只能向吐蕃俯首称臣,换取助力……

但现在,没有鲜于仲通的阻拦,杨子芬和姜如芝带着南诏王的书信,顺利地越过沪水,一路快马向长安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