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3/6页)

现实中,食客们去不同的餐厅,就能尝出味道的区别。

但全息游戏里,你不可能光一盘土豆丝就录入十几种数据吧?全国菜系那么多,这样的话,数据录入的工作量三五年都做不完。

可如果,游戏里的一道菜,所有餐厅的味道都完全一致,那么玩家们尝过两三次之后,不就吃腻了吗?

这个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

游戏数据和厨师手工所导致的差异性,又要怎么在游戏里体现呢?

谢云帆一边吃,一边陷入思考。

如果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比如,将每种食材的数据录入系统,然后,根据玩家不同的操作,产生不同的味道?

例如,葱姜蒜爆炒是一种味道。

小葱剁成葱末,淋上热油,又是另一种味道。

葱姜一起剁成沫,淋上热油再加一勺醋,又可以做成好吃的料汁。

加入生抽、香油等调味品,味道又会有所区别。

盐放多放少,更是严重影响食物的口感。

如果每一种食材的味道都能实现,食材混合之后呈现的味道,就会多种多样,玩家在游戏里做菜,能最大程度模仿出现实中“做菜”的程序,最终做出来的菜品,自然也就因人而异。

只不过,这个技术太难了。食材的味道又要怎么融合呢?

回去的路上,谢云帆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骆航。

骆航低着头若有所思:“通过不同的食材来融合?这得做大量的实验,有时候,火候的区别,都会导致口味的差异。”

谢云帆无奈道:“我知道这很难,但所有餐厅的同一种菜品,味道都一样的话,感觉这美食游戏也就失去了灵魂,只是一堆固定的数值罢了。”

车内陷入沉默。

谢云帆做游戏的要求,有时候真是高到变态。

谁做美食游戏,还要完全还原食物制作的过程,融合不同食材的口味啊?!直接录入菜品的味道更简单省事。

但是,作为吃货的季焰很有发言权,他认真说道:“我觉得云帆的话很有道理,我特别喜欢吃火锅,当年去山城,吃了半个月火锅,连续换了十几家店,每一家的口味都不一样。”

如果游戏里的“麻辣火锅”全是一个味,全息游戏就无法给玩家更真实的体验。可如果一家餐厅一个味,玩家们会觉得很惊喜吧?

骆航沉思片刻,拍板决定:“不管能不能成功,我们先试试看。”

谢云帆松了口气,朝着骆航笑了笑:“好。要是实在做不了就算了,但至少,试一试吧。”

谢谢你,每一次都愿意跟我去尝试新的东西。

这回,我们一起,真正突破全息游戏“味觉系统”的技术壁垒。

***

大年初一到初七,几人都在榕城各地的餐厅转悠。

谢云帆采访了好几位成功的老板,熟悉餐厅的经营方式,品尝各种菜品小吃,还去后厨看厨师们的工作流程。

有一次,他还大清早去餐厅看那些蔬菜商拉着一车一车的新鲜蔬菜来餐厅送货。晚餐结束之后,如何收工,他也认真了解过。

当然,成功的案例需要仔细研究,失败案例也要总结经验。

有家餐厅,开了不到半年就倒闭了,谢云帆联系到那位老板,认真采访了一下,仔细了解他经营不善倒闭的原因。

老板其实挺有想法,刚开始的三个月餐厅收益很高,结果后来,不远处来了一家做同类菜系的竞争对手,人家有各种开业优惠卷,加上味道比他们家更好吃,在同行的挤兑之下,他家的回头客也就越来越少。

同行竞争,也是影响餐饮业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连续一周的调查,谢云帆将榕城的餐饮市场摸了个七七八八,还记了厚厚一大本笔记。

看着“谢记者”认真的态度,骆航开玩笑道:“你如果不当游戏策划,去开个餐厅,我觉得你也能赚大钱,说不定能把连锁餐厅开遍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