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旱春落幕(第3/4页)
杜川生双手捏着信纸,纸张上娟秀的字迹忽然有些模糊。一滴热泪滴落纸张前,他快速举高信纸,摘下眼镜以袖拭泪。
这大概就是他们这些人没日没夜研究的意义。
那些在第一阵线拼搏着的牧民农民们,褪去青春,面上风吹日晒出沟壑褶皱…已经那么苦那么累了,不能让他们哭泣和绝望。
经大自然磨砺的一张张面孔,希望是笑着的。
深吸一口气,杜川生又捧回信件,继续阅读。
读过了报告和文章,再看林雪君的信。那些细碎日常的笔触勾勒的草原生活,辛苦、劳累与泪水总是一笔带过,欢笑和收获却向他浓墨重彩地分享。
他不需经历她面对的风霜雨雪,只用共鸣最快乐的时光和最幸福的感动。
她一定是个很温柔的孩子吧。
信件中林雪君认真向他表示,她已经给多家出版社投稿,每张稿件里都实名记录了‘杜川生教授的付出’,署名时不仅提及了参与创作的穆俊卿和衣秀玉同志,还落了为她提供理论支持等的杜川生教授……
终于忍不住笑出声,分享她带来的抗灾成功喜悦,接受她的夸奖,这些喜悦最终都叠加在她这段孩子气的描述上,化成一阵笑声。
学校走廊里学生们路过杜教授的办公室,忽听一阵笑声。
大家往常最多见的就是杜教授冷着的脸孔,自视甚高的骄矜,和对这世上大多数事物缺乏耐心的烦躁不耐,很少听到他这么爽朗的笑。
有胆子大的学生踮起脚尖,透过门上有些模糊的窗玻璃往里探看,便见杜教授正捧着一封信,笑容洒脱而愉快。
在杜教授自得的神态间,好像还有欣赏和难见的热情。
“杜教授果然在看信。”偷看过的学生转头道。
“果然,每次杜教授看过信都会变得很奇怪。”
“对,不是在图书馆里废寝忘食,就是东奔西走地折腾学生。”
“现在又多了一个,他看信的时候还会笑。”
“不知道是什么信。”
“古怪的信……”
办公室里的杜川生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惊动了好奇的学生们,他放下信,细细品味林雪君的行为。
之前写的论文署了她的名,那时林雪君就在回信中表示她付出得很少,受之有愧。
如今为了回报他的认同与善意,她也写了篇很好的文章,给他露脸加署名。
草原磨砺了她的意志和能力,但也保留了她的童心,这很好。
…
对着信又读了几遍,杜川生夹着信再次赶往图书馆。
查了2天资料后,他在林雪君投稿的文章后补充了一些关于新疆等西北草原的内容。
比如新疆区域食蝗量最大的鸟是候鸟粉红椋鸟,它们喜欢在石滩堆筑巢,鸟巢形状如何,怎样制作等等。
这样一来,林雪君这篇文章就不仅是对今年春天呼色赫公社社员抗灾成绩的歌颂,和内蒙东北部草原抗灾的具体操作方法的分享,还包含了西北草原针对林雪君书写的方法、因地制宜的修改策略,
那么不仅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读之有用,西北牧民读之也会收益了。
6天后,《科学探索报》登载了杜川生为林雪君补过内容的版本文章。
又7天后,《新疆牧区报》转载了该文章,当地各区各公社也开始有序地对蝗虫进行围堵坑烧,对益鸟益兽益虫进行人工筑巢吸引、针对性的保护等等。
虽仍存在一些基层落实不及或落实不好的情况,但领导办公桌上还是越来越多了从中受益的报告。
在杜川生关于化学药剂的论文登报后,农业部针对化学药剂的使用发布了保守使用、酌情使用和谨慎使用的通告。生物药剂可各公社自行安排使用,化学药剂则需打报告使用,尤其是在应对自然环境占比大的草原等环境的灾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