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一章 机场遇周维(第4/5页)

小河翻下遮阳板,对着上面贴着的小镜片照了照自己—重重的黑眼圈,清晰的眼角细纹,鼻翼新冒出来的雀斑——自然也心有沮丧,但沮丧后的她咧着嘴给镜中的自己一个笑容,镜中那个原本颓意尽显的姑娘就又活灵活现起来。“搞金融的吧?”司机跟小河有一搭没一搭聊起来,问她职业,一猜就中。小河朗声笑着应声,追问司机缘故。

猜中乘客职业的成就感让司机打开了话匣子,“这个点儿还没睡,飞来飞去,也就搞金融和互联网的了。看小姑娘你不像个码农,那肯定就是搞金融的。我将来也让我闺女干你们这行儿,挣得多,出门儿都是打车,从来不坐公交,出差都住高档酒店,酒店早点的自助餐都是一两百一位呢!哪儿像我啊,累死累活的,早晨俩油条就碗豆汁儿,五块钱儿!”

小河苦笑,不了解投资行业的人总是盛赞这行的人精力过人,工作狂热,赚钱海量。其实是行内人更懂得“做人不勤力,办事不投入,永远不成功”的道理,高收入均是高强度的工作所换得。

小河不是金融科班毕业,学的又是市场营销这个杂家学科,毕业之后她放弃了回家乡小城的城市银行坐办公室的机会,执拗地一定要留在这有天安门的首都北京打拼,转而留在毕业实习时做过几个月商务工作的创业公司佳品智能,立志要在火热的创业大潮中摸爬滚打锤炼一番。

因为这个决定,妈妈几个月都没理她。一个女孩子放弃银行稳稳当当、风吹不到雨淋不到的铁饭碗工作,留在北京,跟人家合租房子,又到创业公司折腾个啥?

小河没跟爸妈解释她的想法:银行的工作一眼望到边,一想到未来十年都要在银行规规矩矩地工作,小河就觉得心闷。而她江小河要的是一个变幻绚烂的未来。

小河在佳品智能勤勤恳恳地干了两年,这两年还把财务专业的在职研究生考了下来。佳品智能创始人张宏达对她的评价是“话少出活儿”,“独来独往不八卦,但心里有数儿”,“有股子执拗劲儿”。

两年后,意外的机遇到了。

世纪资本准备投资佳品智能,在做尽职调查的当口儿,张宏达让江小河配合协调和对接。小河随着尽职调查团队朝九晚十二,埋头连续一个月,在尽职调查顺利结束后,世纪资本投资了佳品智能。

那时,世纪资本刚刚成立,于时正是用人之际,要找个懂些商务和财务的助理做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恰好,小河在尽职调查中的出众表现也令于时觉得“还算能用”,更巧的是彼时于时恰在考察三诺影院这个项目,而三诺影院的李维

清恰是小河家乡邻居,见着小河长大,也向于时推荐了江小河。

就这样,小河误打误撞进入世纪资本,成为一名投资人。

彼时小河的工资极低,比世纪资本的前台还低,一个月挣的相当于时一顿饭的钱。

小河认得清自己的背景劣势,不挑活儿不拣活儿,就从助理做起,搜集数据、写分析报告。因为并没在高大上的投行工作的经验,各种投资知识和条款都要从头学起,那时挨于时的骂是家常便饭,更没少受同事的奚落。跑步爬山流汗之后,小河继续补习短板。一年算下来,加班属她最多,出差属她最勤。

高大上的同事不睬她,她也不迎合,只求交付工作尽善尽美。先她入职的海归投资经理们,互相防备,却发现让江小河这个小助理配合工作倒是的确利索省心,反正项目成功了都算到自己头上,而江小河又是全公司最没有抢功机会的人。

年终review的时候,于时忽然发现这个平日里几乎没面对面沟通过的江小河对项目的理解之深远超他的预期。再深聊,江小河不仅默默参与了世纪资本几乎所有项目的配合工作,而且自己学习写的调研报告也有几百份。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