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3/4页)
苏以沫提醒她,“如果出口到国外,必须通过人家的检测标准。像是用脚踩咸菜肯定不成。”
传统腌白菜选菜要选棵大、梗多的,摊晒脱水要风干,而不是晒干,腌制要一层盐一层菜,用“脚”踩,要大力地、不停地踩上2到3个小时,不留空隙,才能腌制均匀,更入味。(来自新闻)
但是用“脚”踩不讲卫生,细菌也会超标。
国内国外对泡菜要求并不一致。比如国外明确规定泡菜中不得添加防腐剂和焦油色素,但中国却允许添加。此外国外还规定在总重一公斤的泡菜中镉含量不得超过0.2毫克,而华国却没有此规定。(来自校闻)
想要出中国外,苏以沫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工业化,严格按照标准。
腌泡菜需要进料、清洗、脱盐、拌料、调味、杀菌、包装等步骤。需要用到的机器分别为:蔬菜分拣机、毛辊清洗机、气泡喷淋清洗机、多功能切菜机、脱盐机、脱水机、搅拌机、真空包装机、巴氏杀菌机、震动沥水机、风干机等等。
张招娣钱不多,一套流程设备,她都买不全。像泡菜不需要大规模切菜,多功能切菜机就可以省了。
最终她买了蔬菜分拣机、气泡喷淋清洗机、震动沥水机、风干机、蔬菜滚揉机、巴氏杀菌机和真空包装机。
只是这几样就将她的钱全部掏空,但是她还需要建个冷库。如果建造气调冷库大概可以储存三至四个月左右。
出口H国泡菜不加防腐剂,保质期也仅仅只有三个月。想要时刻保鲜就需要将买来的白菜放进冷库,下了订单再生产,最大限度保证口感。
苏以沫问她冷库的价格,张招娣摊了摊手,“四万。”
苏以沫张了张嘴,这可是1991年的四万。十几年后冷库造价一般在2.8万到16万之间。她认识的一位朋友造十立方也仅仅只要一两万。她妈要建的就是十立方,为什么却要四万?翻了三倍。可是又一细想,现在的电器都比十几年后要贵。冷库更贵有什么奇怪的?
只是这么一来,钱就不够了,苏以沫提议妈妈向银行贷款。
张招娣思来想去,除了贷款也没有别的路可走,于是拿着各项手续去银行贷款。
这年头公司越大,款越好贷。像张招娣这种又小又新的厂根本贷不到款。最后她只能拿好美味盒饭的股份抵押,才贷了五万块钱。
好美味没有房产可抵押,但是她去年交了不少税,银行根据纳税证明进行估价,贷了五万。也幸亏张招娣没有逃税,要不然现在都贷不到款了。
等厂房建成,张招娣开始招募人手管理工厂。
这次管理人员不是本村人,也是为了避免村民一言堂。
这次招的人名叫郝陆,对方是外地人,也当过厂长,厂子倒闭后就来鹏城打工,他找不到工作的理由和顾正光一样。张招娣招工,除了他知道怎么管理,还因为他前一个厂也是食品厂,懂得一些注意事项。
张招娣看他将工人管得服服帖帖,就让他负责管理。
她则招募销售人员。
这次没办法在村里招人,这些村民多是地里刨食的农民,哪里懂得什么销售技巧,让他们兜售,他们都张不开嘴。
村长见此,也只能暗恨村民不争气。平时在家比谁都能吹,到外面连个屁都不敢放,忒丢人。
张招娣劝村长消消气,扭头就在报纸上登了招聘启示。这次招的销售人员分两种类型:一是在国内销售,二是销住国外,需要中文和H语。
国内销售好找,懂H国语言的国内销售人员却不那么容易。
她在报纸上打了好几天广告,愣是没招到人。
不过张招娣将泡菜加入盒饭里代替咸菜,顾客们的反应却是相当不错。
饭桌上,苏以沫问妈妈的价格?
张招娣不明白她的意思,“还能怎么批发?当然是在成本价的基础上加价,然后批给别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