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2/6页)

[11] 埃特纳火山(Ætna)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海拔超过3300米,是欧洲海拔最高的活火山。

[12] 把大西洋说成“黑暗的海洋”(Mare Tenebrarum)的努比亚地理学家应该是伊德里西(Al-Idrisi,1100—1165或1166),爱伦·坡在《莫斯肯漩涡沉浮记》《埃莱奥诺拉》和《未来之事》中也曾提及此人和那片“黑暗的海洋”。伊德里西实际上是摩洛哥人,他写的《世界地理志》之拉丁文译本于1619年在巴黎出版,书名被译为《努比亚地理志》(Geographia nubiensis),作者从此被讹传为努比亚人。

[13] “图口利得”和“侃得”原文为Tuclid和Cant,这是29世纪的未来人对Euclid(欧几里得)和Kant(康德)的讹误。把Kant(康德)调侃为Cant(侃得)又见于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如何写布莱克伍德式文章》。

[14] 此处“霍格”(Hog,意为“猪”)暗讽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因Bacon意为“腊肉”。另有一位苏格兰诗人詹姆斯·霍格(James Hogg,1770—1835),出生于小村庄埃特里克(Ettrick),人称“埃特里克的牧羊人”。爱伦·坡在此故意让未来人张冠李戴,混淆两个“霍格”,把“牧羊人”之称号归于培根,当然是冲着亚里士多德这头“公羊”——Aristotle(亚里士多德)的前半截Aris-的读音像拉丁文ariēs(公羊),故而上文中亚里士多德的名字被拆分为“亚里士·多德”(Aries Tottle)。

[15] “庞狄特”原文为Pundit,本指博学者,爱伦·坡在此将其用作人名。

[16] 此书名为《逻辑体系》(A System of Logic, Ratiocinative and Inductive,1843),是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的代表作。

[17] 穆勒的姓Mill意为“磨房”,而穆勒曾受同为英国哲学家的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影响,故有此谑。

[18] 暗指英国激进派政治家约瑟夫·休姆(Joseph Hume,1777—1855)。

[19] 让-弗朗索瓦·商博良(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1790—1832),法国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埃及学的创始人。

[20] 这段话是开普勒的《世界的和谐》(Harmonices Mundi,1619)卷五序言末句之意译。

[21] 该信全文见附录《未来之事》。

[22] 所罗门·西索(Solomon Seesaw)是出版于1839年的同名三卷本小说的主人公,该书作者是苏格兰作家约翰·帕里什·罗伯逊(John Parish Robertson,1792—1843)。

[23] 语出帕斯卡《思想录》第2编第72节。

[24] 比尔费尔德男爵即德国学者雅各布·弗里德里希·冯·比尔费尔德(Jakob Friedrich von Bielfeld,1717—1770)。他的《博学原理》(The Elements of Universal Erudition,1770)是爱伦·坡经常查阅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参考书,而从这段法文引文来看,爱伦·坡似乎很熟悉1767年出版的该书之法文原版:Les premiers traits de l’érudition universelle。

[25] 爱伦·坡曾在他自己手边的一册《我发现了》中用铅笔批注道:“再版时说明这点。”

[26] 内维尔·马斯基林(Nevil Maskelyne,1732—1811)是英国天文学家,他于1774年在苏格兰(而非下文原注中所说的威尔士)希哈利恩山用铅垂线进行过测定地球密度的实验。亨利·卡文迪什(Henry Cavendish,1731—1810)是英国物理学家,他曾用扭力天平验证引力常数和地球的平均密度。让-西尔万·巴伊(Jean-Sylvain Bailly,1736—1793)是法国天文学家,因计算哈雷彗星轨道和研究当时已知的木星四颗卫星而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