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9/20页)
[185]《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富不仁矣。’”即孟子所引阳虎之言。阳虎,又作“阳货”,春秋晚期鲁国人,曾挟持季氏专政鲁国,后失败流亡,被孔子视为乱臣贼子。
[186]萧惠:王阳明的学生。
[187]语出《老子》。
[188]《论语·颜渊》:“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89]《庄子·秋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鸮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鸱鸮即猫头鹰,以为鹓雏要夺它的腐鼠,便发出恐吓的声音。比喻自以为是,以一己私心度人。
[190]“一句”指上句“为圣人之心”。
[191]刘观时:王阳明的学生。
[192]《张子全书》卷三:“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193]《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94]“旧说”指朱熹在《中庸章句》中的解释:“圣人因人物之所当行者而品节之,以为法于天下,则谓之教,若礼、乐、刑、政之属是也。”品节,即按等级、层次加以评价和规定。
[195]语出《中庸》。“诚”即真诚的德性,“明”即明白通晓。
[196]《礼记·礼器》:“天道至教,圣人至德。”
[197]《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
[198]《中庸》:“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199]《论语·卫灵公》:“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武》。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200]朱熹《论语集注》引程颐言:“盖三代之治,皆因时损益。及其久也,不能无弊……故孔子斟酌先王之礼,立万世常行之道。”
[201]《中庸》:“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202]钱德洪(1496—1574),名宽,字洪甫,号绪山,浙江余姚人,王阳明的学生。早年以授徒为业,明正德十六年,王阳明省亲归姚,钱德洪率门生七十余人迎请于中天阁,拜王阳明为师。后始终致力于讲学、整理阳明之学,为王阳明最为重要的弟子之一。此篇为钱德洪所作的序。
[203]南元善(1487—1541),名大吉,号瑞泉,陕西渭南人,性豪宕,雄于文。
[204]徐成之,名守诚,绍兴人。
[205]指《阳明先生文录》,嘉靖十五年出版,为《王文成公全书》本第四至第二十五卷。
[206]答顾东桥书:即钱德洪序中所称《答人论学书》。顾东桥(1476—1545),名鳞,字华玉,号东桥,南京上元(今江苏江宁)人。
[207]明心见性:禅宗主张通过内心的澄明,见到自己的佛性,而无须假借外在义理的探求。
[208]定慧顿悟:定即禅定,慧即智慧,顿悟即为突然之间的省悟。
[209]据来信原文,此处“不”字系误印。
[210]语出朱熹《大学或问》。
[211]《孟子·告子上》:“告子曰:‘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孟子评价道:“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