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20/20页)

[503]潘景愈,字叔昌,潘叔度之弟。

[504]潘景宪,字叔度,游学于当时名儒吕祖谦。

[505]周介,字叔谨,括苍(今浙江丽水境内)人,从学于吕祖谦、朱熹。

[506]石宗昭,字应之,新昌(今浙江绍兴境内)人,与兄石斗文同问学于朱、吕、陆三氏之门。

[507]符初,字复仲,符叙的族人,师从陆九渊。

[508]参见第四九条注。

[509]吴英,字茂实,邵武(今福建邵武)人,从学朱子,著有《论语问答略》。

[510]张栻,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一字乐斋,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丞相张浚之子。其学自成一脉,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

[511]出自苏轼《贫家净扫地》,意为资质低下的人闻道较晚,只能通过不断努力来修身。

[512]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人称东莱先生,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

[513]蔡元定(1135—1198),字季通,学者称西山先生,建宁府建阳县(今属福建)人,蔡发之子。南宋著名理学家、律吕学家、堪舆学家,朱熹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被誉为“朱门领袖”“闽学干城”。

[514]窦从周,字文卿,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南宋理学家。

[515]表襮(bó):亦作“表暴”,自我炫耀的意思。

[516]陆九龄,字子寿,金溪归政(今江西省金溪县陆坊乡)青田村人,人称复斋先生。

[517]梁瑑,字文叔,邵武人。从游于朱文公,刻志励学。

[518]成覸(jiàn),即成荆,战国时人,以勇著称。公明仪,战国时音乐家。《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孟子在向楚国的世子讲性善的道理、称赞尧舜的为人时,世子对此有疑问。为了证明“道一而已”,孟子引用成覸、颜渊、公明仪的话,以说明人在初生之时原本与尧舜是一致的,只要自己笃信力行,师法圣贤,便能毫无可疑之处。

[519]李侗(1093一1163),字愿中,学者称延平先生,南宋思想家。年轻时拜杨时、罗从彦为师,为二程的再传弟子,后传学于朱熹。

[520]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北宋哲学家,师从二程。

[521]杨方,字子直,人称淡轩先生。

[522]陈文蔚,字才卿,人称克斋先生。

[523]刘清之,字子澄,刘子和之弟,人称静春先生。

[524]吴德夫,名恂,著有《居士传》。

[525]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后更为希元,学者称西山先生,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许衡(1209—1281),字仲平,号鲁斋。吴澄(1249—1333),字幼清,晚字伯清,学者称草庐先生。三人对于朱子学的继承与传播都有极大的贡献。

[526]嘉定:宋宁宗的最后一个年号,1208年至1224年,共计17年。

[527]陈淳(1159—1223),字安卿,亦称北溪先生,南宋理学家,朱熹晚年的得意门生。

[528]饶鲁(1193—1264),字伯舆,又字仲元,人称双峰先生,南宋理学家。

[529]《订顽》:即张载《西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