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下(第18/45页)
【译文】
王汝中和黄省曾陪着先生。
先生拿着扇子说:“你们也用扇子吧。”
黄省曾站起来说:“学生不敢。”
先生说:“圣人的学问不是这样拘束痛苦的,不是要装作道学家的样子。”
王汝中说:“这从《论语》中‘仲尼与曾点言志’一节便大概可以看到。”
先生说:“是的。从这章来看,圣人是何等宽宏包容的气象!老师问学生们的志向,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都正颜色、整仪容,认真回答。到了曾点,却飘飘然全然不把三人放在眼里,独自弹起瑟来,这是怎样的狂态!他谈到志向时,又不针对老师的问题,满口狂言。要是换作程颐,恐怕早就责骂他了。孔子却称许他,这是怎样的气象!圣人教人,并非束缚人,使得人人做得一样,而是对狂放不羁的人要在其狂处成就他,对洁身自好的人要在其狷处成就他。人的才能、习气又怎会相同呢?”
【二三七】
先生语陆元静曰:“元静少年亦要解《五经》,志亦好博。但圣人教人,只怕人不简易,他说的皆是简易之规。以今人好博之心观之,却似圣人教人差了。”
【译文】
先生对陆元静说:“你年轻时就想要注解《五经》,也是志在博学。然而圣人教人,只怕人做不到简单明白,所以讲的都是一些简单明白的规矩。用现在人崇尚博学的心态来看,却好像是圣人教错了似的。”
【二三八】
先生曰:“孔子无不知而作[412],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此是圣学真血脉路。”
【译文】
先生说:“孔子从来没有自己不知道还乱写的,颜回对于自己做不好的地方也没有不知道的,这就是圣学真正的脉络。”
【二三九】
何廷仁[413]、黄正之[414]、李侯璧[415]、汝中、德洪侍坐。先生顾而言曰:“汝辈学问不得长进,只是未立志。”
侯璧起而对曰:“珙亦愿立志。”
先生曰:“难说不立,未是‘必为圣人’之志耳。”
对曰:“愿立‘必为圣人’之志。”
先生曰:“你真有圣人之志,良知上更无不尽。良知上留得些子别念挂带,便非‘必为圣人’之志矣。”
洪初闻时心若未服,听说到此,不觉悚汗。
【译文】
何廷仁、黄弘纲、李珙、王畿、钱德洪等人陪同先生。先生看着大家说:“你们的学问没有进步,原因只是没有立志。”
李珙站起来回答:“我愿意立志。”
先生说:“也不能说你没有立志,只是你立的不是‘一定要做圣人’的志向罢了。”
李珙回答说:“我愿意立‘一定要做圣人’的志向。”
先生说:“你如果真的有做圣人的志向,在致良知时就一定会竭尽全力。如果良知上还留有别的私心杂念,就不是‘一定要做圣人’的志向了。”
钱德洪刚听闻时心中不服,听到这里,不禁浑身是汗。
【二四〇】
先生曰:“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人若复得他完完全全,无少亏欠,自不觉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可代!”
【译文】
先生说:“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能够生天生地,成就了鬼神、天帝,一切都是从此而出,任何事物都无法与之比拟。人如果能完全彻底地恢复良知,没有任何欠缺,自然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手舞足蹈,不知道天地间还有什么快乐可以代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