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憎恶“唯唯诺诺的人”: 具备挑战的风格(第6/16页)

日本在缅甸打败了中国与盟国军队后,史迪威必须解救他所负责的美国及中国陆军人员。但当时铁路已不通,他们必须步行离开缅甸,历尽千辛万苦——疾病、丛林的困境、敌军、野生动物、饥饿,筋疲力尽。他们熬过来了,这要感谢史迪威不屈不挠的领导特质。

史迪威相信只要给予中国士兵适当的训练及领导,他们就能成为有效的战士。当他接管后,他发现士兵们不但挨饿、病弱,而且装备不足。多数的中国军官是有能力且正直的,高级军官才是问题的根源,因为贪污与腐化是这里运作的方式与途径。

美国给了蒋介石数百万美元的武器及信用贷款。在史迪威与蒋介石意见不同时,罗斯福总统及马歇尔将军都一致地支持他,因为罗斯福与马歇尔相信史迪威的领导将使中国军队变成能实际作战的部队,所以罗斯福甚至建议由史迪威来指挥全部中国军队。但因史迪威拒绝成为一位“唯唯诺诺的人”而激怒了蒋介石,他坚持史迪威必须被召回。最终,在 1944 年 10 月,史迪威返回美国。这个结果非常遗憾,因为史迪威非常了解中国士兵的内心想法,并能激励他们迸出智慧的火花,而这是中国军官做不到的。历史事实表明,他穿过缅甸丛林撤退,并领导中国军队占领米奇亚纳(Mykikyana)的行动是个战术计划与执行的杰出典范。

史迪威拒绝成为一位“唯唯诺诺的人”是其与蒋介石之间不睦的原因。蒋介石是位独裁者,身边被一群“唯唯诺诺的人”围绕着,同多数的独裁者一样。史迪威在他的日记里写道:“平心而论,要蒋介石尝试允许一位仅短暂相识,对其知之甚少的外国军官来领导中国正规军的所有战斗,可能是一个过分的要求,这种事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话虽如此,但我后来发现,即使完全明确地授权给别人,他仍有方法有效地加以限制。这严重影响到中国的高层指挥,也加重了我赢得他们信任的负担。”蒋介石虽远在 2600 公里之外,但他经常干预,一再对史迪威指示该做些什么,“都是一些以支离破碎情报为基础的荒唐的战术观念。他认为他知道……每一件事,却又朝令夕改他的每一个行动主意……他不断干预我的权责……致命的问题是,军长与师长一直在做他们认为蒋介石要他们做的事,他们为什么要服从我?”

史迪威的性格可由他在 1942 年 4 月 1 日所写的评论中一见端倪:“蒋介石在中国掌权如此之久,周遭有那么多‘唯唯诺诺的人’,使得他误认为他绝不会失败。我唯一关心的是告诉他实情并继续做我该做的事。如果我不能用这种方式做事,那就去它的。很显然,我没法与围绕在他身边的一群阿谀奉承的寄生虫竞争。”

1942 年 6 月 7 日,史迪威在由重庆寄给他太太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呈了一份报告给老大(蒋介石),告诉他实情,但却因此冒犯了他。然而,就我所知,除了我以外,没人敢告诉他实情……我不在意其他人——就是尽我所能,其他则任其自然发展。”

有时候,官员公开发表意见后马上被制压可能是较好的。例如,马歇尔在 1945 年 10 月由陆军参谋长一职卸任后,由艾森豪威尔将军继任。劳顿·柯林斯得知艾森豪威尔即将指派他担任战争部情报处处长,他很生气地去见艾森豪威尔,希能“拦住该项委任”。柯林斯在他的回忆录中叙述了他与艾森豪威尔见面的经过:“将军友善地微笑着欢迎我,但我一开口表达我的来意,他表情丰富的脸随即皱眉蹙额。‘我听到您要让我担任战争部情报处处长的谣传,但我很想让您知道,我不想要该部门的任何职位。’当他的笑容很快变成怒容时,我犹豫了一下,接着补充说明:‘我想我的专长是指挥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