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基础与原理(三)(第4/10页)

在海战中取得陆上那样的胜利,要么是击败了敌人的战斗舰队,要么是攻取了中央位置。二者之中,前者居多。我已经说过,不论位置具有如何的价值,关键在于对它的利用。一支舰队对海上的有利位置的使用才是关键。舰队覆灭或是在敌人面前处劣势,不管在任何位置上,这都意味着殖民体系和属地的瓦解。如果英国海军在北海被德国消灭,则英国的所有殖民地都将暴露在威胁中,它们与宗主国无法互相支援。除非英国海军能够重新恢复其实力,否则帝国殖民地的陷落是迟早的事。[3]届时,没有援兵,没有野战部队,每个独立的位置都只能勉力维持,一旦耗尽自身资源,就只有屈服,如同旅顺口。1780年的直布罗陀,要不是靠着英国海军,其结果可想而知。相反,只要英国海军能在北海和不列颠诸岛周围保持优势,帝国体系就会安然无恙。可见全局关键其实掌握在海军手中。

我并没有否认,一支具有威力却处于劣势的海军不能躲避强敌,也无法在遥远的地方夺取一个或多个位置。我也没有否认,这支舰队可以固守战略据点,待敌人失败和国内形势好转后,解除威胁。位于遥远地区的重要的当地作战基地,是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的。然而,另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一个国家是否甘愿长时间容忍入侵者?1863年,格兰特将军就遇到过这个问题,如果从维克斯堡退到孟菲斯,依照谢尔曼将军的建议采取一条新的进击路线,美国民众就会因失望而倾向于停战。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对时间的把握问题。拿破仑曾说过,战争的艺术在于争取最多的有利于己的时机。优势的舰队握着一手好牌,但是好牌不一定总能获胜,和对手比技巧才是重要的。基于这些原因,作战时必须将战争的普遍原理与特定区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获取最佳时机。这样,指挥官才能在危急时刻深入思考并果断下定决心。

在军事行动中,必须准备充分、迅速果断,人生处事也是如此。一国进攻(或防御)一个相距遥远而隔绝的属地(不论其如何强固)的能力,与它支援国内本土边境类似地区(不管是位于海上还是陆上)的能力相比,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假如直布罗陀位于英国海岸,防御就更加容易了;七年战争中魁北克陷落了,而法国的国内要塞却并未丢失。如果英军更迅速果断地奇袭,可能在1757年夺取罗什福尔。

其他条件相同,距离越远,防御和进攻的难度越大。凡是拥有许多这类据点的地方,其防御难度同据点数量、其距离和分散程度成比例增加。一个拥有这类据点的国家,必定会违背集中的原则,这个原则恰恰是正确战争部署的必要条件。1780年,英国海军大臣告诫罗德尼,海军不能到处分兵,一些舰队不能及时赶到的据点必须放弃。梅诺卡岛就是个例子,1756年,法国人从英国人中夺走梅诺卡岛,并一直占领者该岛,尽管英国海军一直保持优势。后来,英国占领了贝尔岛,以此岛换回了梅诺卡岛,对此双方都很满意。还有马耳他,1798年被拿破仑以同样的方式占有,尽管法国在地中海没有停驻海军,但它一直控制着马耳他和埃及长达两年以上。英国人付出巨大努力后才把法国人赶走。

一个国家因占领着遥远的海洋区域和海军基地,可能会有力量虚弱难以顾及所有区域之感,海外属地也有这样的感受。一个国家前哨和基地都靠近本土又不太分散,它所控制的属地就会比较安全。前者往往被迫在海上采取防御作战。因为采取防御,它在主动性上就失去了优势,而主动性是进攻的特征。英帝国联邦的主要军事问题来源于此,数年来,英帝国一直因此而焦虑。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加拿大均为联合王国的自治领地,它们犹如当日的梅诺卡岛和马耳他一样,自己是无法独自在海上战胜大不列颠的若干可能敌人的。如果独立,它们就必须各自依靠自身的资源来对付这些敌人。如果敌人想要永久性占领它们,必定付出巨大代价,还不一定能成功,而强迫其割让一个港口或地区,或者以媾和为诱饵换取商业或海军特权,却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