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波斯战火(第4/6页)
当希拉克略与牧首塞尔吉乌斯会面,并且将紧急形势一一告知,牧首当即答应将教会的全部财富如数交出,并且将一批数量巨大的金银盘也上交给皇帝。这一举动显得尤其震撼人心,因为希拉克略曾经违反了很多宗教戒律,最近又迎娶了他的外甥女玛蒂娜。牧首已经机智地洞察了这一切有失检点的行为,但鉴于国家处于危难之中,他决定慷慨奉献,暂时解决帝国的财政危机。
这样的合作态度在西方本来也可能发生,西方的教皇已经失去了他的皇帝,神圣与世俗的分歧界限也变得模糊不清。教皇被迫将皇帝的皇冠和教皇的三重冕同时戴在自己头上,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将教会引入与国家权力直接斗争的境地。欧洲的国王致力于在处理国家事务时抵抗来自教皇的干涉,同时教会也在与世俗之心斗争的同时维持自身的影响力。双方的斗争即将成为整个西方历史的决定性矛盾,同时使东方——原本发挥的作用尚未消失——不可避免地逐渐疏远。
教会和国家间的合作或许能够让皇帝变得更加富足,但对东罗马帝国境遇悲惨的人民而言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农场仍然在烈火中燃烧,人民继续遭到屠杀或被卖作奴隶,没有军队拥出那黄金大门,来保卫这些被围困的人民。他们只能滞留此地,自生自灭,诅咒那些残忍的波斯人,皇帝似乎已经抛弃了他们,他们唯一能做的只是挣扎求生。
然而,希拉克略并未忘记他的人民。他只是酝酿着自己的计划,不希望仓促行事。帝国的军队如今四分五裂,士气低落,将他们派去对抗波斯人无异于自寻死路。军队必须经过系统的重建,只有当一切时机彻底成熟,他们才能够出动去保卫帝国。在漫长的十年时间里,希拉克略近乎顽固地抵抗住了人民的乞求、朝廷中鹰派人员的进言,以及波斯人一次次试图将他驱逐的行动。君士坦丁堡的大门让他可以高枕无虞,在彻底准备好之前,他绝不准备冒任何可能的风险。
公元622年的春天,希拉克略的计划终于时机成熟。这个计划是他权力的确切证明,在这漫长的若干年中,尽管帝国疆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却并没有人呼吁他退位,也没有僭越者试图起来反抗,取代他的位置。虽然内心依然充满紧张和焦虑,但这位皇帝的信心从未动摇,并且这种信心非常容易感染他人。最终,他率领着一支军队迈出都城的金色大门,这支军队士气高昂,盔甲闪亮,内心充满自豪,要去保卫他们的同胞。
在与波斯的战争中,拜占庭一直以来保有的优势便是对海洋的控制权,希拉克略在最大程度上利用了这项优势。他选择在伊苏斯登陆发动了一次奇袭,该地区也是将近一千年前亚历山大大帝彻底击败早期波斯帝国的地点。这次战役可谓是破釜沉舟的一战。希拉克略很清楚,如果他失败了,帝国便会彻底毁灭,不过他已经有了牺牲一切的勇气,他甚至带上了他怀孕的妻子玛蒂娜。波斯军此次派出的是他们最为著名的将领,曾经征服过埃及,但军事经验不够丰富,曾经是希拉克略的手下败将。波斯军很快在拜占庭军的冲击下溃败、乱作一团,据当时所记载的说法是,“好像一群山羊”。拜占庭军的士气一路高涨。波斯人毕竟并非不可战胜。
当军队在卡帕多西亚过冬时,希拉克略用自己的精神鼓舞全军上下,每日组织士兵进行日常训练,并不断为他们灌输坚定的信念。他告诉士兵们,他们是受尊敬的勇士,为了真理而与异教徒作战,这些异教罪人烧毁他们的庄稼,杀死他们的孩子,侮辱他们的妻子。而即将到来的春天就是报仇的良机。重新复兴的拜占庭军进入到今日的阿塞拜疆,也就是波斯琐罗亚斯德拜火教的中心地带,选择向耶路撒冷发起复仇之战,烧毁火神庙,洗劫了琐罗亚斯德的诞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