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腓特烈二世与诺曼的迟暮(第3/5页)
腓特烈二世是一位多产作家,他完成了数篇医学论文,甚至亲自开业行医。在处理政务期间,他抽时间指导兽医照顾马匹,参加最著名的数学家的讲座,还亲自试验,切开尸体的腹腔,探索肠胃功能。
他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诗人,热爱语言学53,曾试图实现意大利语的标准化。但丁为完成这一任务做出了主要贡献,他非常认可腓特烈二世,称其为意大利诗歌之父。腓特烈二世精通西西里王国境内所有语言,包括意大利语、希腊语、拉丁语、阿拉伯语、德语和法语。
正如祖父罗杰二世一样,他大力资助艺术,在(自己设计的)宫中填满了马赛克艺术品、大理石、油画和雕塑。他在巴勒莫的宫殿成为欧洲著名的学术中心,尽管离文艺复兴运动还有两个世纪,这里已经成为文艺复兴的殿堂。难怪当时的人们称他为“世界的奇迹”。
尽管腓特烈二世统治着欧洲两端的两大国,他关注的显然是西西里。西西里岛饱受内战和外敌入侵的摧残,大部分地区人口剧减。他从德意志返回后,便安排退役士兵在此定居,并在未被利用的土地上发展工业。随后他宣布打倒一切封建残余。他将各省的长者召集到宫中,询问他们当地的传统王法及习惯法。他将这些条文一一核对,去除矛盾的内容,整理制定了官僚机构的章程,界定了不同官员的权力。从妓院管理到臣民着装规定,大小事务都纳入控制管理。他任命了只对国王负责的法官,旨在遏制腐败,并为寡妇、孤儿和穷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尽管腓特烈二世拥有绝对统治权54,但他的章程为成文法开创了先例,并长期成为西西里法律的基础,直至19世纪。
尽管腓特烈二世改革了西西里,但远在国外的事件迫使他将注意力转向圣地。公元1187年耶路撒冷沦陷,但无论是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还是灾难性的第四次东征,都没能将其收复。于是,公元1217年,第五次东征开始了。腓特烈二世含糊其词地承诺随同出征,但一如既往地食言。尽管缺少强人领袖,但十字军仍取得一些进展,迫使苏丹提出用耶路撒冷换取敌对行动的停止。十字军预期腓特烈二世即将领兵前来,因此拒绝了苏丹的请求。然而,随后他们便遭到反击,仓皇而逃。无论公平与否,每个人——包括圣地和欧洲——都将这场灾难归咎于腓特烈二世。
腓特烈二世似乎并没有太过烦心,面对国际上的巨大压力,他继续无视自己的誓言。绝望的教皇同意增加筹码。耶路撒冷王国13岁的继承人尤兰达(Yolanda)未婚,而腓特烈二世也是鳏夫。二人于公元1225年结婚,于是腓特烈二世正式成为耶路撒冷国王。这样他有了新的动机,承诺在1227年年底之前发动十字军东征。他将出征日期定在8月,但因发烧而推迟,声称直到身体痊愈方可出发。教皇怀疑这又是他的拖延策略,一怒之下将其逐出教会。
腓特烈二世与教皇谈判数月,仍未能取消禁令,于是他决定无视教皇,发起拖延已久的远征。这次十字军东征颇为奇怪。他是一个被逐出教会的怀疑主义者,根本不相信自己为之奋斗的信仰,他的军队规模极小,不足以完成使命。他根本不被耶路撒冷的守军放在眼里,也不可能得到国际援助。但这些都没有困扰他。由于军队规模太小,外交途径成为唯一选择,而他很清楚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
一抵达阿卡(Acre),他就用渊博的知识和完美无瑕的阿拉伯语折服了苏丹的使者。苏丹的博学之士与他交谈后,汇报称他几乎可以在各个领域与他们交流。数周后两位君主亲自会面,结果也是如此。苏丹为他的魅力所倾倒,同意交出耶路撒冷(当然,圆顶清真寺除外)及海岸地带一小部分地区。一个月后腓特烈二世便进入了他刚刚赢得的城市,正式接管。他径自走向圣墓教堂,从圣坛高处拿下金色王冠,将自己加冕为耶路撒冷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