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唐人论秦(第2/6页)

拥有者最怕失去。拥有什么,最怕失去什么。拥有权力者最怕失去权力。拥有财富者最怕失去财富。

皇帝最怕失去皇权!有所怕就是软肋。聪明的古人就从这方面下手,借古喻今,对皇帝进行警示教育。

那么,谁可以成为这种警示皇帝的教材呢?狱中的贪官当然不行;他们资格不够。亡国的皇帝又不配。谁最合适呢?

秦始皇!

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但是,秦始皇又是一个十五年便亡国的统一帝国的创建者,是第一个死去三年便亡国的开国皇帝。这种特殊身份上哪儿可以找到第二人?所以,秦始皇理所当然地成为历代名臣贤相对皇帝进行警示教育的最佳人选。当然,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夏桀、商纣也可以警示为非作歹的皇帝,但是,夏桀、商纣都是亡国之君,而且是王而非皇帝,他们的警示效果显然没有秦始皇更有价值,他们充其量只是一张“黄牌”,而秦始皇几乎是立即可以将违规者罚下场的“红牌”。

以秦始皇警示当朝皇帝在汉代已经开始出现,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秦始皇日益成为进行警示教育的最佳教材。

我们看两个史例:

三国时期,魏国杨阜曾经向曹操的孙子魏明帝进谏说:

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夫不度万民之力,以从耳目之欲,未有不亡者也。

这件事的起因是魏明帝在许都,(今河南许昌)修了宫殿,又要在洛阳大修宫殿,杨阜劝谏阻止,以秦始皇修阿房宫为例,说明皇帝滥用民力,满足己欲,必然导致亡国。阿房宫修到什么程度,动用了多少民力,给天下造成多大的伤害,大秦帝国是否因此而亡,我们都可以弃而不论。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秦始皇成了杨阜劝谏魏明帝的反面教材。

同样是劝谏魏明帝,另一位大臣高堂隆也是以秦始皇作为警示皇帝的呜钟,他对魏明帝说:

且秦始皇不筑道德之基,而筑阿房之宫,不忧萧墙之变,而修长城之役。当其君臣为此计也。亦欲立万世之业,使子孙长有天下,岂意一朝匹夫大呼,而天下倾覆哉?

对比一下杨阜、高堂隆的谏词,大臣警示皇帝滥用民力的一个典型。

到自己行为的危险,从而终止玩火。

可以非常明确地看出,秦始皇已经成为大臣们希望通过这种警示,让皇帝认识这两则史例很典型,特点也很集中:一是借秦始皇警示当今皇帝,二是劝谏皇帝不要滥用民力。

晋朝的傅咸在《吊秦始皇赋》也发出了近似的警告:

余治狱至长安,观乎阿房,而吊始皇日:伤秦政之为暴,弃仁义以自亡。搦纸申辞,以吊始皇:有姬失统,命不于常。六国既平,奄有万方。政虐刑酷,如火之扬。致周章之百万,取发掘于项王。疲斯民乎宫墓,甚癸辛于夏商。未旋踵而为墟,屯麞麋乎庙堂。国既颠而莫扶,孰阻兵之为强。

傅咸铺排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然后虐政酷刑,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从而导致帝国大厦坍塌,无人能救,尽为废墟,麋鹿出乎其间。这篇赋的警示作用也很明显,伤秦政之暴,弃仁义自亡。通过大秦帝国大厦旋踵之间灰飞烟灭的历史事实,给当权者敲响警钟。

以秦始皇为警示教育的反面教材是皇帝制度下约束皇权的一大发明。唐代诗歌最为有名,以诗劝谏当代皇帝成为唐诗的一大特色。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李白的《古风》其三:

秦王扫六合,

明断自天启,

铭功会稽岭。

尚采不死药,

额鼻象五岳,

徐市载秦女,

虎视何雄哉!

大略驾群才。

骋望琅琊台。

茫然使心哀。

扬波喷云雷。

挥剑决浮云,

收兵铸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