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奇言妙语(第18/28页)

如果他是从京城到豫章,那么所带的书信,一定是普通家书;如果是从豫章返回京城,所带的书信,就有可能是同僚或属下打点关系用的。

所以,老殷从哪儿去哪儿很重要。

《世说新语》记载是从京城去豫章。那么就一定是普通家书。都扔掉的话,殷羡就有点过了。原因很简单:损害了他人。早干什么去了?不想给人家带信就别接。

不过,联系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这句话,似乎又有深意。意思大约是:“没有才华的就沉下去吧,有才华的总会崭露头角。我殷羡不能为你们跑关系。”基于这个逻辑,扔掉的又像是发往京城、打点关系的书信。可是呢,这样的话跟他从京城到豫章这个线路又搭不上了。

到底是哪一种?

殷羡扔完书信,心满意足地上路了,叫后人有点乱。

在这个故事里,殷羡太严肃了。不过,他原本就是严肃之人,以至于最后把皇帝气笑了。

看看吧:有一日,晋元帝司马睿喜得皇子,于是大摆宴席,赏赐群臣。这很正常,皇帝得了儿子,高兴嘛。

殷羡一激动,没坐住,想跟皇帝客气两句,于是说:“皇子诞生,普天同庆,作为大臣,我无功受禄,感到惭愧!”

晋元帝顿时笑了,说:“殷爱卿啊,这等事岂能让你有功?!”

在座众人哈哈大笑。

殷羡明白过来,弄了个大红脸。是啊,皇后生孩子,要是有你殷羡的功劳,这孩子算你的,还是算皇帝的?

笑过后,我们会感到一丝难以说出的温馨:遥想中古魏晋时期,君臣关系还是如此朴实,大臣有此“非分之想”或“大逆之罪”,皇帝只是一笑了之,要是换到后世明清尤其是清朝,殷羡因这句话被满门抄斩也未可知。

不见长安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东晋初,王敦叛乱,向京城建康进军,有以“不孝”之名废晋明帝司马绍之意,每次都撒谎说是听温峤所言:“温曾在东宫做太子的老师,后又做我的司马,很了解情况。”

后来,在一个场合上,温峤至,王敦便问:“太子为人如何?”

温回答:“小人无以测君子。”

王敦以声色威胁温,又问:“太子哪儿好呢?”

温答:“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关于晋明帝司马绍的故事,最著名的是本条:在他五六岁的时候,坐在父亲元帝司马睿的膝上。时值有人从长安来,元帝于是问长安和洛阳一带的消息,想起中原沦陷,不觉间流涕满面。

司马绍问父亲为什么哭,老皇帝把永嘉之乱、四海南奔的事告诉了儿子,随后问儿子:“你觉得我们离长安远,还是离太阳远?”

司马绍答:“自是太阳离我们远,我只知道有人从长安来,却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来。”

元帝惊喜,觉得儿子真是聪明。转天,元帝宴会群臣,把昨天的事情跟大臣们说了一下,大臣们异口同声:太子真是聪明啊!

元帝也很得意,说:“我让你们亲眼见识一下。”

于是,叫人把司马绍又抱来了。问题还是昨天的问题,只是司马绍的回答不一样了:“太阳近!”

元帝顿时觉得很没面子,心里想:莫非我司马家又出了个傻子?

此时,群臣也互相观望,等着看皇帝的笑话,却不料司马绍神情似有忧伤地说:“我举头能看到太阳,却不见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