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秦国建设篇实现帝国梦想(2)(第3/5页)

国道的修建看似没有现代火车道的修缮工程大,但其深远影响是不可估计的。毕竟在经济不发达的时候,各种交通都是通过公路来实现。而秦国国道的修建过程中,没有大型的施工工具,实属难能可贵。在这种情况下,就在这项伟大的国道建设工程之后,始皇帝的最高指示得到了最快、最及时的传递。

始皇帝的沟通南北贯穿东西的公路交通网这一伟大战略思想一直到今天仍然被中外使用,比如,在美国,就有一条这样的路:66号公路,被美国人亲切地唤作“母亲之路”,成对角线状,从芝加哥一路横贯到加州圣塔蒙妮卡。而对应中国自己的则是318国道,从上海开始,一直通到西藏友谊桥。

秦始皇称帝之后,便开始了对世袭制的经营,他幻想着将嬴氏“家天下”传之永远,他想着自己的子孙后代可以像他一样优秀,所以他给自己命名为秦始皇,渴望帝位世代相传,然而他只不过仅仅做了一场白日梦。事实证明,人在各种诱惑之下能把持住的的确不多,而嬴政恰恰属于没能把住的那一类。

虽然秦始皇的世袭制没有延续多久,但是他从“千秋万代”着眼而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却开创了延续2000年的中华帝国的基业,最终完成了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这样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六国统一后,如何称呼自己成了当时秦王嬴政的一个难题,皇帝、天子这些词汇当时是没有的,以前充其量也只是“君”或者“王”,听起来根本不能显示出自己的丰功伟绩。而善于创新的嬴政一统天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重新给自己确定一个霸气十足的称号。“问鼎”的那个层次已经满足不了他的骄傲心理了。

在为如何称呼自己的问题上,始皇帝更是召集很多人商量,其中不乏学士级谋士,各种专业人才群集。给皇帝起名这项荣誉那是相当的有诱惑力,自己的意见即使没有被采纳,但能被召集过去也是实力的体现,因此这些人竭尽全力,拿出很多方案让秦始皇选择。

为了给秦帝国的国王起一个合适的名字,李斯等人动了不少脑筋,他们说,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贵,便建议嬴政采用泰皇的头衔。嬴政一听,觉得泰皇这个称呼虽然响亮,但不文雅,所以只采用一个“皇”字。也算是经过了创新,“皇帝”这个词便作为一个新兴词汇写入了秦王朝的字典。

“皇帝”称谓的出现,充分表明了秦始皇的两种心理:第一,说明了他想表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是上天给予的,即“君权神授”;第二,反映了他觉得仅仅做人间的统治者还不满足,还要当神。

加冕之后,嬴政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遂称“始皇帝”。一时之间极度膨胀的始皇帝又出新规:皇位世袭相传,子子孙孙千万年延续。显然他没有唯物主义思想,更是没有预知到家族式管理带来的坏处,最终因为家族内外争权夺利导致矛盾重重。

嬴政是读着孔老夫子的书长大的,而礼仪纲常便是孔老夫子表达的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深受他思想影响的始皇帝便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威严与地位,我们称之为神圣化,他说天子要自称“朕”,并且规定了“朕”的使用范围,于是“朕”这个字便从一个人人都可以讲的草根词汇一下便完成了华丽丽的蜕变。

自秦始皇起,“朕”这个字成了皇帝专用的自称,而且还在法律中专门做了规定,其他人如使用是犯法的。除了对“朕”字进行地位提升之外,另外一些词汇也得到了提拔,比如说“制”和“诏”专职代表皇帝的命令;“玺”也成为了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质雕刻的大印。在文字书写方面,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