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八章 秦国发展篇生逢乱世,身不由己(1)(第3/7页)

秦王郁闷了,就算你白起真是传说中的战神,可我大秦人才济济,难道离了你白屠夫我们就只能吃带毛的猪肉了吗?越这么想,秦昭王越生气,就算你白起现在是神仙也不行了,是神仙不为我所用那就等于没用,既然不能为我所用,对不起,好的产品既然不能为我所用,别人用了我心里也不舒服。

在秦国将军眼中,白起是个不识时务的人。好不容易得到领导的关怀,让他官复原职,却坚决不从。其实白起坚持不肯重新担任秦军总司令还有一个原因是,他认为这场战争只能是以失败而告终。

其实白起虽然不肯重出江湖,进攻赵国,但怀着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他特意给秦王分析战局:邯郸城墙坚固,易守难攻;赵国军民有着空前的民族凝聚力;秦军战况不佳,合纵抗秦组织会出兵援赵,手拉手抗秦;秦军远离本土,战线太长,如被敌人乘虚而入,国家危险。综合分析,秦国此战必败。

白起运用自己扎实的理论基本功,为领导秦昭襄王做了攻赵战果预报,认为秦国必败。可领导都不爱听实话,白起的金玉良言,秦昭襄王却认为是危言耸听。堂堂大秦,难道真没有人能打仗?既然请不动白起这尊神,秦昭襄王只好派将领王龁顶替王陵去攻赵。白起最终为自己的忠言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得到秦昭襄王的召唤,王龁屁颠屁颠地去做了邯郸攻坚战的总司令。秦昭襄王五十年,八月,王龁率军强攻邯郸。一个月内,城没攻下秦军却死伤过半。看到攻赵秦军失利,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率领几十万大军,从东、南两个方向合围秦国,赵国也由邯郸城内发兵接应,秦军腹背受敌,被迫撤退。

独领风骚好多年的秦国在多国部队的围攻下,从赵国大败而回,赵国趁机收复了河东几百里的赵土。秦昭襄王气得吐血,听到秦国战败的消息,一向对国家忠心耿耿的白起却丝毫没有感到悲伤,反而因兴奋情绪失控发了几句无关痛痒的牢骚,牢骚太盛防肠断,白起没断肠却因此断了头。

可能白起整天忙于砍人事业,没有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秦国战败后,他不但没有韬光养晦,反而对别人说出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类的风凉话。也可能是被秦昭襄王压抑太久,患上了轻度精神分裂症,还在公众场合出言挖苦秦昭襄王,以泄私愤。这样一来,神仙也救不了他了。

树混一张皮,人活一张脸,君王更是爱惜自己的面子。听到部下汇报白起的种种危害社会安定团结大好局面的汇报,秦昭襄王立即下令:撤掉白起所有的官职。白起一气之下患上轻度脑梗,在床上躺了3个月才能下床。病愈后的白起觉得必须离开秦昭襄王这位是非之人,想回老家安度余生。

白起的老战友们听说白起准备离开咸阳回老家,秉承哥们义气大如天的教导,争相为白起送行。范雎听说这件事后,感到机会来了,他只用一秒钟回想了一下他和白起同志的传统友谊,就开始寻思,能不能在这件事上做点文章,彻底解决白起。

俗话说:斩草要除根,不除是祸根。范雎在白起离开后又进言秦王,说白起心中不服气,恐怕日后会集结党羽意图谋反。秦王似乎已经把范雎当成了他的大师兄,事事认为范雎说得对,这次也不例外,便派使者追上白起,令白起以死谢罪。白起榆木疙瘩脑袋,显然已经被封建言论“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迷惑不轻,遂挥刀自刎。

范雎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就是以德报德,以怨抱怨。在范雎的一生中,像得罪他的人都得到了范雎的报复,都被穿了小鞋,而像帮助过他的王稽和郑安平都被范雎提拔做了大官。范雎这样的先秦游士奔走于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在求取金钱与名誉的同时也不可否认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前进。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