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秦国发展篇生逢乱世,身不由己(1)(第2/7页)
战争是综合实力的对抗,赵国仅靠软实力和虎狼之军秦军搞军事对抗,看起来有点悬。坚决不能让祖国大好河山毁在我辈手中,抱着这种爱国思想,赵王坚定信心,组织有生力量进行反抗。于是在雄伟厚重的邯郸城墙上,秦军惊奇地看到一队队腰杆挺直的赵国士兵,队列整齐地进行着战前的军事演习。
王陵指挥的“邯郸攻坚战”吹响了号角。此战清楚地表现出了王陵领导下的秦军先进的战略战术,他们的进攻方式合理而且有层次感,各兵种分工明确,对城墙和城门的破坏能力极强。考虑到赵国士兵的休假和休息问题,王陵还制定了三班倒的工作制度,采用人海战、疲劳战,准备一举击垮赵军。
赵军对坚守邯郸也信心满满。老将廉颇身披重甲,像一尊屹立的天神始终立在城墙之上,秦国如蝗般的箭雨也不能将他动摇分毫,领导带头,其他人当然不甘示弱,赵国的年老体弱者争先涌上城头,包括落石、滚油、火箭之类的招都尽数使用,坚决打退秦国的侵略。
战场上赵国军民人数虽少,装备较差,但凭借坚强的战斗意志,发扬轻伤不下火线,重伤坚持战斗的优良传统,拼命坚守邯郸。战斗持续了一个月,秦国士兵死亡人数高达数万并有五名校官级别的将领丧命,而邯郸城却没有攻下。
秦国看到赵国的奋起,对赵国是刮目相看,但没人能够阻挡秦国前进的脚步,一贯对自己的军事实力很有信心的秦国坚信攻占邯郸只是个时间问题。所以秦国看到赵国负隅顽抗时,就增强了攻势,然而赵国虽然处于劣势,苦苦支撑,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秦国短期内根本不可能攻下邯郸,于是战场暂时陷入僵局。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世界是个有机的整体,万事万物都有着内在的联系。白起不懂哲学,当然也没有想到和自己有什么关系,然而深通哲学之道的秦昭襄王理论联系实际,把“邯郸攻坚战”和白起又一次联系在了一起,最终因为这件事解决了他们之间的信任危机,虽然这种解决的方式是以白起丢掉性命为代价的。
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怕白起再立新功,功高震主,便把他从前线招了回来,虽工资照发但免去军权,没了往日的威风,白起算是暂时退居二线。秦昭襄王本以为安顿好了白起,他可以放心大胆地攻打赵国,建立不朽功业了,谁料想,虽然围困了赵国首都,但战况和当时预期相差甚远,于是他又想起了白起。
这次邯郸攻坚战打响的时候,白起正在家里悠闲地撰写回忆录。作为一名驰骋战场多年的将军,在写作之余白起也时刻关注着前方战况,虽然将赵国的首都都包了饺子,却长时间不能搞定赵国,反而秦军损兵折将的情况越演越烈。白起叹了口气,王陵还是年轻,缺乏经验呐!
战争久拖不下,秦王才发现白起还真是有才,没有他打仗还真是搞不定。为了打赢“邯郸攻坚战”秦昭襄派人正式传达了准备换白起做围攻邯郸部队的总司令的愿望。去请白起出战,由于白起憎恨秦王忘恩负义的行为,对于秦王的再次起复命令,他坚决表示自己由于很长时间没上战场,武功尽失不能胜任。
虽然白起对秦昭襄王的这道军令不感兴趣,不过出于对祖国的忠心以及其他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他还是说了一些对秦王感谢的话。不过秦王要的不是这些,他无奈又让范雎去请白起。
范雎亲自跑到白起家告诉秦王想重新返聘白起的愿望,但遭到白起拒绝。范雎没有生气,因为他感觉到这是个好机会,便添油加醋地向秦王汇报,秦王怒了:寡人很给白起面子了,不要蹬鼻子上脸,不用这厮,照样能拿下赵国。于是让王龅代替王陵出战,谁知赵国军民拼死抵抗,秦军又遭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