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树倒猢狲散(第3/5页)

为缓和局势,自10月29日开始,赵尔丰陆续释放了彭芬、王铭新、蒙裁成、胡嵘、江三乘、叶秉诚、闫一士等人,但不肯释放蒲殿俊、罗纶、颜楷、邓孝可等“阴险狡狯”之人,他认为这几人“谋反独立手段极其狠毒,同志军围攻成都皆此数人预召之使来”,“不诛此五人,终贻国家之患”。

此时局势日益激化。自荣县开始,四川很多州县纷纷宣告独立,而以本地兵源为主的新军消极平叛。在已经独立的湖北,黎元洪发出了威胁:如果四川再不响应独立,“将按照对付满洲人的办法对待他们”——这就意味着血腥的杀戮。四川汉州(广汉)人、同盟会特派员戴季陶已经从武昌出发,进入四川指挥军事行动。

外有叛军日益坐大,内有政敌处处相逼,赵尔丰到了抉择的关头。

11月3日下午,四川司法厅厅长(提法司)周善培到总督府,赵尔丰的亲信幕僚吴璧华告诉他,赵尔丰与尹良起了极大的矛盾。吴璧华是浙江温州永嘉人,科举出身,公费留学日本,学习军事,被前任四川总督赵尔巽聘请督练新军,先后担任兵备、参谋、教练等处总办,并主持讲武堂、测绘学堂、陆军小学。赵尔巽调任东北后,吴璧华留任在四川,并成为新总督赵尔丰的亲信。

大汉四川军政府军用银票1元。从钞票上方,可以看到新的大汉国旗,中间一个“汉”字,十八颗黑星缀成一个圆环。

原来,赵尔丰到任成都之后,要与端方保持通信,没有密码,尹良就把自己与端方通电的密码本“家密”给了他,赵尔丰就用此与端方联络。尹良本是他的亲戚,又是他兄长赵尔巽一手提拔起来的,于公于私都是值得信任的人。但是,端方与赵尔丰不断疏远,甚至上折弹劾他,赵尔丰疑心尹良在其中做了手脚,就到电报局调取了尹良与端方的几十份电报来往底稿,用“家密”翻译出来,才知道:尹良最先告诉端方,赵尔丰“懦弱无能,不胜川督之任”,后来又说赵尔丰“老年昏聩糊涂”,而端方弹劾赵尔丰的材料很多就是尹良提供的。赵尔丰十分愤怒,几天都不和尹良见面说话。

周善培与吴璧华都认为,现在正是个机会可以说服赵尔丰将蒲、罗等人放出来。于是,他们请了大竹县的绅士陈崇基,动员了川路总公司的总经理曾培、刑部主事周凤祥,去向赵尔丰进谏,却都碰了软钉子。

只好由周善培、吴璧华去谈。两人商定,关键是要告诉赵尔丰,岑春煊和端方都要入川,如果自己不放人,被他们放了,人情就被他们做了。大局如此,端方这样强硬的人都变了风向要求放人,“与其等别人来放,何如自己先放?”二人又请赵尔丰之子进劝,谈了几次,赵尔丰有点心动了。

此时,四川青神县人、法部主事邵从恩从北京赶回。他先到重庆拜会了端方,而后回到成都。周善培、吴璧华就安排了他与赵尔丰的见面。见面时,邵从恩将端方怪罪赵尔丰的话都转述了,激怒了赵尔丰。

赵尔丰此时与端方已经成为不共戴天的大敌。在端方等人的活动下,中央政府下令端方将赵尔丰“押解来京”,以“申川民冤愤之气”。同时,端方又派出幕僚朱山和刘师培前来成都活动,预备在非常时候由自己主导四川独立,甚至宣称自己并非满人,而是汉人,将自己的字“陶斋”说成是自己的本姓“陶”。四川局势成了端赵二人的争夺。

四面楚歌

11月5日,也就是在愤怒的赵尔丰弹劾端方“济乱”之后三天,赵尔丰被一场兵变震撼了。

陆军第十七镇一位排长、同盟会会员、年仅23岁的夏之时,在成都郊外的龙泉驿暴动。参与暴动的是驻扎龙泉驿的步兵、骑兵、工兵和辐重兵,总共230余人。他们杀死了军官及不愿暴动的其他士兵,然后往东开赴重庆,沿途号召新军造反,队伍得到扩充,人数达到400多,自号“中华革命军”,夏之时担任总指挥。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