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汉中:潜龙勿用(第2/5页)
高,实在是高,这招就叫卧薪尝胆,曲线突围。刘邦一听,七窍顿开,欣然接受了萧何的建议,并承认了汉王称号这个既成事实。
于是,刘邦动手组阁,任命萧何为丞相。至于张良,因为他不得不回韩国复命,只能赐他黄金珠宝,作为酬谢。
但是,张良一转身,就把刘邦赐给他的这些财物,全部贿赂好朋友项伯去了。当然啦,张良这钱不是白送的,他要项伯替刘邦对项羽说情,理由是:如果霸王愿意把汉中郡全部土地划到汉王名下,汉王当然更加乐意长久蹲守汉中,以致老死不与外界相往来。
别以为张良替刘邦多争取一块土地,就以为他贪婪无厌。错,事实恰恰相反。张良这招就叫做放烟幕弹,刘邦越是装出对汉中之地贪得无厌的样子,那就越能证明他已经甘心久居汉中,既然如此,项羽不也就越少了一份怀疑和防备吗?
还好的是,项伯向来都是收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好同志,他一收到张良的贿赂,二话没说就直奔项羽处游说。项羽对项伯向来是言听计从,他好像也已经习惯了项伯的贪污受贿,再说了,反正项羽多给你刘邦一点,他的土地也不会少一块,就成全刘三吧,谅他也飞不到哪里去。于是,项羽很爽快地答应项伯,把汉中郡全部土地一寸不少地划到刘邦户下!
公元前206年,四月。这一天,对刘邦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项羽在戏水宣布罢兵东还。就在刘邦准备离开戏水之时,发生了一幕感人的事迹,诸侯之中,甚至项羽的阵营,包括韩信在内,竟然有超过上万人因为仰慕刘邦贤义,愿意随他入汉中定居。
刘邦的眼睛湿润了。群众的眼睛是明亮的,这话说得一点都没错呀,既然你们不怕山高水远,那就跟我走吧。终有一天,我将以实际行动告诉粉丝们,偶像的魅力不是吹出来的,相信我,汉中,不过是你们人生中的一个短暂驿站!
刘邦率军离开戏水时,张良一路送行,一路都是依依不舍。天涯遇知己,君臣相惜惜,回想从前,往事历历在目,两次相遇,两次分离,从今以后,各分东西,也不知道何时何地再次相见。
然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真的就要告别了,张良几乎要落下眼泪。这是第二次别离,从此天涯海角,天下将没有第二个人能听懂他的太公兵法了。
刘邦也深深地被感动了,这个曾从无数的刀光血影中冲杀出来的铁男人,终于懂得一个人间真理:乱世见真情。然而,当张良最后不得不离开刘邦时,又给他出了一招黄金计,他对刘邦说:请记住,您回到汉中后,务必把蜀中栈道烧掉。
栈道不仅是巴蜀之地的产物,也是所有穷山恶水之地的伟大杰作。因为巴蜀之地到处都是横山绝岭,无路与外界交通,于是巴蜀人便发明了一种真正的天路,即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排石孔,插入长约二三米木棍一端,然后在那一排木棍上铺接木板,就成了空中走道。
如此空中走道,宽度仅仅通过一匹马,你想走双行线或者是四车道,除非赶快发明钢筋水泥架桥。于是,为了防止两匹马迎面难以挤过,每隔一段距离,人们便会设置一个可容两匹马交会的类似马袋状的较宽处所,这样只要过路双方互相谦让一下,大可放心地走过栈道。
某些地方的栈道,就像今天那些穿山越岭的公路一样,两旁还有栏杆。但是请注意,如此天路,一旦烧掉,没有个三年五年,是无法修起一条像样的原道的。既然如此,张良为何要教刘邦烧掉栈道?
道理很简单,一则是防止项羽等诸侯哪天心情不爽衔枚奔袭巴蜀;二则是以此可以麻痹项羽。烧绝栈道,正等于刘邦对项羽无声的宣言发誓:霸王您就尽请放心吧,我这辈子将不再准备挪窝了。我会将您的霸王之思想认真地贯彻到每一座山川,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城,每一个遥远的村落。我也将证明给您,我,汉王刘邦,将是您最忠职的扶贫队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