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软脚蟹(第3/3页)
原来那种粗放式耕种,虽说一户人家种百亩地。但一百亩地却因为肥力不足,得轮耕,地分成三块,每年轮休一块。耕两年休一年,实际上一百亩等于只有六七十亩地。而且因为肥力不足,也不可能种上三季作物,顶多是种一亩粟麦再种一季大豆或者萝卜这些,收成也远不如李家的。
好点的地,一种能收两三石粟麦,就非常不错了。一般的,甚至只能亩收一石,甚至七八斗的。
这意味着,如果只是一般的田地,那种一年,粮食也只有六七十石而已。
而李家的庄户,只种十亩地,一年也有五十石粮收获,还没算大豆和油菜以及鱼的收获呢。
这么一算,种一百亩地居然跟种十亩地收成差不多!
这就非常的惊人了。
对于朝廷来说,这就更加不得了了。
朝廷均田,理想是一丁百亩,但实际上却均不到这个数字,因为田地总是不足的,尤其是在狭乡。
而且越往后,田地就越少,越难均。
而均田制就是大唐的核心根本,没有田,其它的租庸税制,府兵军制,都难支撑。
如果一家人通过精耕细作,改良种子,增加肥力,通过这些,使得田地产量大增,那么朝廷能在同样的田地里,收获更多的粮食。
甚至可以降低均田额,而百姓的收成也不会影响,朝廷的赋税也不会影响。
往大了说,李超的这种精耕模式,将完全打破过去的那种耕种模式,这实际上是天下的土地并未增多,可粮食产量却大大增加,能养活更多的人。
这变相的相当于朝廷新增加了数倍计的耕地。
能养活,数倍的人口。
这,是令宰相们,令李世民都深深震撼的事实。
“文远,你回头写一份详细的折子,好好的说一说如何精耕细作,提高田地肥力,提高粮食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