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他们都死了(第4/7页)
光绪皇帝脱下了龙袍,改穿了黑色长衫、蓝布裤子,跟他们直奔宫外,转上了骡车,在慌乱中他频频问:
“珍妃呢?珍妃在哪里?”
“车在前面。”李莲英手一指,“女眷们都跟老佛爷在一起,随后就来!”李莲英答应着。“皇上先待在这儿。我去接她们!”说着,就朝前走去。
“我跟你一起走!我要先向皇太后请安。”光绪皇帝喊了一声,随即下了骡车,跟李莲英和众太监飞奔到宫里。他们赶到贞顺门,正看到前面一堆人,在拥簇着什么,夹杂着一个女人的哀呼。他们赶上去,正看到珍妃被太监推到井边,光绪皇帝大叫着奔上去,可是,太迟了,哀呼的嘶喊在快速减弱,扑通的水声从深井传出,太监们抢先抓住皇上,在离井十步远的地方,被太监拖倒在地。
一个乡村农妇打扮的老女人站在贞顺门边,被一堆化了装的男女簇拥着,他们都吓呆了。老女人若无其事,她把双手上下交互错打了一下,冷冷地说:“把皇上拉起来,咱们走吧!”
一行人等,狼狈地上了路,什么都来不及带,也无法带、不敢带,走了几百里路,全无人烟。他们口渴了,走到井边,不是没有打水的桶,就是井里浮着人头,直走到察哈尔的怀来,才算得到补给。此后从察哈尔到山西、到河南、到陕西,两个月下来,他们终于到了西安。
出走十七个月后,乱局平静了。中国向八国道歉、惩凶、赔款。赔款总额是四万万五千万两,而当时中国有四万万五千万人,正好每个百姓平均要赔一两,相当于中国五年的总收入。中国老百姓为昏庸狠毒的皇太后又戴了重枷,可是重枷又岂限于赔给洋人吗?十七个月前,皇太后自北京出走时,身无长物;十七个月后从西安回来时,装载箱笼的车马却高达三千辆,车队绵延七百里(二百五十英里),兴高采烈,不似战败归来,而像迎神赛会。最后一段路,从正定回北京一段,坐的还是火车——皇太后终于向西方文化搭载了。二十一辆火车,终于开进了北京城。
六年以后,1908年,光绪皇帝在位第三十四年的11月15日(旧历十月二十二日),七十三岁的西太后终于死去,但在她死前一天,三十八岁的光绪皇帝却神秘地先死了,是毒杀?是巧合?只有埋在豪华坟墓的西太后自己知道。这座豪华坟墓叫“东陵”,距离北京九十英里,是花了八百万两白银盖成的,治丧费用又花了一百五十万两,总数接近了一千万两。在她统治的四十七年岁月里,中国人民为她花了无数的钱,最后的一千万两丧葬之资,可说是大家最愿意花的。当她的金棺材被抬出北京城门的时候,一百二十名杠夫都挤不出去了,减到八十四个人,才得脱棺而出。从此,北京城消逝了她的余晕,夕阳没落了,大清帝国也榨干了。三年以后,革命成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
* * *
西太后的死去,却使某些人“复活”了。光绪皇帝的另一位妃子——瑾妃,是珍妃的亲姐姐,为她惨死的妹妹立了一个牌位,挂上“贞筠劲草”的匾额,以为追念与哀思。那恐怖的井,早被人叫做“珍妃井”,在井边上用铁条贯穿石柱,封起来了,上面还盖了厚厚的木块,一眼望去,备觉阴森与凄凉。
另一个“复活”的人是张荫桓。在他被捕以后,由于他实际负责外交多年,出使过美国、西班牙、秘鲁,也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六十庆典上做过特使,最后由英国公使、日本公使出面表达了严重关切。西太后顾忌了,乃用由光绪皇帝名义发出上谕,说张荫桓“声名甚劣,唯尚非康有为之党”,但以此人“居心巧诈、行踪诡秘、趋炎附势、反复无常,着发往新疆,交该巡抚严加管束”。于是,张荫桓戏剧性地死里逃生,以犯官身份,由刑部移交兵部,遣戍塞外。他颇有玩世的气派,路上还轻松得很,向人说:“这老太太和我开玩笑,还教我出关外走一回。”可是,好景不长、坏景失常,两年以后,义和团扶清灭洋开始了,西太后不买外国人的账了,一个电报打到新疆,下令把张荫桓“就地正法”。封疆大吏通知了他,他神色镇定,临刑前,还画了两页扇面给他侄儿,画好了,振了振衣袖,走到刑场,最后对刽子手一笑,说:“爽快些!”就从容死了。一年以后,清朝政府跟八国和议,外国人认为张荫桓死得冤枉,西太后又顾忌了,再用光绪皇帝名义,把张荫桓“着加恩开复原官,以昭睦谊”——为了敦睦邦交而使张荫桓死后又做上原官,“老太太”的脸面也丢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