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上高飞虎(1941年3月~1941年4月) 走前打一下(第2/7页)

何应钦力挺第74军。

最后,蒋介石圈定,他更青睐的第74军成为幸运儿。

定额中,蒋介石绕过第18军,没给陈诚面子,很难说跟他们在宜昌的糟糕表现无关。

装备新武器的几支部队,同时也成为军委会直辖的攻击军,或称之为战略军,即总预备队。这些部队除装备最先进的火力和配备庞大的直属部队(炮兵团、工兵团、辎重兵团、搜索营、高炮营、战车防御炮营、通信营、特务营)外,还有三个特点:一是不再给其确定固定的守备地点,而完全处于机动状态;二是没军委会命令,战区司令长官也无权直接调动;三是由专属的师管区负责后续兵员。

再说日本人那边。

后来的事实证明,日军这次出击是多么不靠谱。

换句话说,对他们来说,仅仅是为了执行惯例而打一下,所谓削弱四周中国军队的战力,实际上并不构成一个清晰的作战目标。驻江西日军的上司,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得知自己快被调走了,故而对此战也是马马虎虎。军部的参谋们也都认为,跟湖南战场比,江西战场是辅助性的。在这里的策略是防守而非进攻,只要控制住赣北以及南昌的飞机场就可以了,日军并不打算深入赣南。由于只向赣西北出击,投入第33师团、第34师团以及新赶来的那个独立混成旅团已经足够了。

所以,园部和一郎下达命令时,将此战定位于截断式的“短切突击”作战。

1941年2月20日,东京一位要人飞来南昌,这就是前一年秋出任陆军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的田中新一。

田中到南昌后,发现第34师团长大贺茂对此次作战极为热衷,似乎反对园部提出的短距离突击作战的计划,给人的印象是要进行一次不小的“一击作战”,从而彻底摧毁南昌附近上高、高安地区的罗卓英第19集团军。

田中虽然发现了大贺的所思所想,但没跟园部和一郎交流,随后就取道上海回国了。

就这样,上高会战前,日军那边出现这样一个情况:南京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基本上没管;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磨磨叽叽,觉得打也行不打也行,要打最好是小打;要调到华北的第33师团长樱井省三(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3期,山口县人)的,觉得这一战是应付差事,主要看第34师团的,他的师团只是配合作战,完成任务后就走人去华北了;刚刚调来的独立第20混成旅团是新编部队,属于跟着走的角色。

当然,第34师团长大贺茂热衷于此战也好理解。在他看来,这一战要给上高、高安附近的中国军以重大打击,至少打得叫其一年缓不过劲来,以减少第33师团主力北调后自己的压力。

最致命的,其实还不是上面说的那些。

这次日军动用了两个师团外加一个独立混成旅团。进行这样的作战,是必须要上级第11军司令部指挥的,但实际情况是:武汉的圆部和一郎做甩手掌柜,放羊了。这也就意味着,一线的三支日军在指挥上属于平行关系,互相之间谁对谁都没有指挥权,第11军司令部也没从武汉下达一个明确的书面指导意见:这一仗究竟怎么打,到底打到哪一步?这样一来,三支部队从一开始就处于各自为战的境地。

由此造成的苦头日本人很快就会吃到了。

罗卓英坐镇上高正南的吉安。南昌会战后,江西境内已有一年多没打仗了。

江西一分为二,以赣江为界,赣江以西属于薛岳第9战区,以东属于顾祝同第3战区。作为第19集团军总司令,多天前,罗卓英拿到日军作战情报后,立即召集王耀武以及由第3战区临时配备而来的第70军军长李觉、第49军军长刘多荃等人开会,开始拟定应对战术。

罗卓英想打个翻身仗。

1941年3月15日佛晓,日军分三路出击,其中南北两路率先行动。樱井省三第33师团在北路,从驻扎的安义县出发,任务是击溃西南方向也就是奉新县附近的李觉第70军,向上高进犯;池田直三独立第20混成旅团在南路,从南昌出发,向西渡过赣江后,再由锦江之北进入江南,经独城,最后沿锦江南岸进攻,伺机再渡至江北,与日军主力会合,然后一起进攻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