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货币改革及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第4/10页)

根据12月14日决议,1948年5~8月对以往发行的国家公债进行兑换。战争期间为增加预算收入,国家发行了大量战争公债,1941年1月国家所负担的公债总额为542亿卢布,而到1948年兑换公债之前,则增长到了1879亿卢布。通过变更公债条款降低公债收益率以及兑换公债,国家的公债总数在1948年9月降为865亿卢布。国家的债务负担极大地减轻了,因而支付公债的国家预算支出也大大减少了,根据估算,1948~1955年间国家用于支付公债的支出将节省545.69亿卢布。[75]

此外,通过重新核定银行存款,苏联居民的银行存款从186亿卢布下降到150亿卢布,通过核定集体农庄账目(由59亿卢布下降到47亿卢布)和合作社组织账目(由78亿卢布下降到62亿卢布),国家在这些改革举措的实行中都获得了大量实质性收益。

1947年货币改革是政府经过长期准备的经济改革举措,是苏联战后经济重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这次改革政府收到了预期的诸多成效。首先,通过货币兑换,增加了货币的购买力,维护了经济的稳定。其次,改革使政府的债务负担大量减少,在夺取居民在战争时期积累的财富之后,也为苏联战后发展军事重工业积累了资金。货币改革为取消票证配给制度奠定了基础,实行国家统一零售价格后,商业贸易被有效地控制在国家集中管理之下,在战争中一度活跃的市场因素受到很大的抑制。

由于货币改革“直接关系到国民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必须全面考虑到各种经济政治因素”,所以一直都是在保密情况下进行准备工作。1946年在国内关于改革的要求最强烈的时候,苏联政府以国内一些地区发生旱灾国家粮食资源减少为由,宣布将货币改革推迟到1947年。[76]1947年11月下旬即将进行货币改革的传言在苏联居民中开始流传,根据内务部的调查,关于货币改革的消息最早是由财政部门工作人员泄露的。在莫斯科风传将以10:1的比例兑换新币,而在列宁格勒则传言兑换的比率将是新旧货币以2:1的比率兑换,甚至有取消货币不进行兑换的说法。关于将取消票证配给制度实行统一价格的消息也不胫而走。改革的传言在居民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77]

由于面临货币兑换、物价提高的情况,居民纷纷从银行中提取存款用以购物保值。从11月28日开始,各地的储蓄所取款的人不断增加,许多地方都排起了数百人的长队。在莫斯科,“如果在平时全城的储蓄所每天支付给储户500万~700万卢布,那么11月28日竟支付了2500万卢布,而且有1800个账户的存款被提空了。这一天各储蓄所收到的存款只有1500万卢布。根据初步数据,11月29日19点前储蓄所向储户支付了5000万卢布。隶属于莫斯科邮政总局的第58储蓄所平时每天提款约80万卢布,而在11月28日这个储蓄所支付了147.9万卢布,11月29日则为250万卢布。”[78]在列宁格勒同样出现了储户大量提现的情况,“11月最后5天里储蓄所共存入了7200万卢布,而提出的存款达1.14亿卢布”。[79]

大量提款的同时伴随着购物的狂潮。“11月25日前莫斯科商品收购机关下的商店每天平均销售额为220万~250万卢布,11月28日的销售额达到740万卢布,而29日16点之前就超过了1300万卢布。”许多贵重物品以前无人问津,但此时销售量大增,以致许多商品脱销。“11月29日将近中午时,中央百货商店的毛皮制品已经销售一空。首饰钟表部所有手表和首饰、音乐部的所有钢琴、运动狩猎器具部的猎枪以及自行车、摩托车都被买光。装潢部平时每天出售2~3张地毯,11月29日售出了60张。11月26日前,中央百货商店平均每天卖2~3张玄狐皮,11月27日和28日卖出了100张,而11月29日一个小时中就卖出了剩下的13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