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的镇压与惩罚(第4/12页)
3月15日,临时革命委员会发布广播通告,邀请外国记者前往喀琅施塔得“了解英雄的卫戍军和要塞工人是为什么而战斗”。[84]西欧和侨民界的4名记者对此做出反应并来到了喀琅施塔得。同一天,《临时革命委员会消息报》发表了著名的题为《政权归苏维埃,不归共产党》的文章。[85]
在喀琅施塔得事件发生后,国际社会的态度并不明朗。除了舆论支持,西方国家并不打算趁机武力干涉,而是倾向于同苏俄建立正常关系。3月16日,英国与苏俄签订了贸易协定,成为西方大国对苏俄的首次官方承认。
经过一周的僵持,形势已对喀琅施塔得明显不利。在收紧包围和加强军事部署后,3月16日,政府军方面再次发布了强攻喀琅施塔得的命令,时间定在3月17日。3月16日14时到21时,政府军对喀琅施塔得城及其要塞进行了猛烈的炮击。3月17日2时45分,北方军队集群开始强攻,并于6时左右占领了7号要塞。南方军队集群于3时开始强攻,夺取喀琅施塔得城。政府军的强攻遭遇了喀琅施塔得人的猛烈还击,双方损失惨重。
3月17日4时50分,在第一阶段强攻的基础上第七集团军司令图哈切夫斯基向南方、北方军队集群发出了总攻的命令:“1.北方军队集群应暂时限于牵制托特列边和‘红军要塞’的行动,重点打击喀琅施塔得城的西北部以协助南方军队集群;2.南方军队集群今天应最终占领城市,并在其中实行铁的纪律;3.充分利用炮兵部队的协助进行城市中的巷战;4.炮监应下令不晚于明天用窒息性气体和有毒气体的炸弹向‘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和‘塞瓦斯托波尔’号发起进攻。”[86]大约有两个师参加了这次进攻,并配有4列装甲列车和多个炮兵连。根据图哈切夫斯基和红军总司令加米涅夫3月17日的直通电话谈话记录,虽然政府军这次强攻取得了成功,但损失也相当惨重。特别是北方军队集群,是在蒙受了重大牺牲后才得以进入喀琅施塔得城西北部。[87]21时左右,政府军迫使对方退出了喀琅施塔得城。陷于绝境中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和“塞瓦斯托波尔号”战列舰向政府军派出洽降代表,声明如果保证他们的生命,他们将投降。此前有水兵建议炸掉军舰,但遭到反对。占领了喀琅施塔得城的政府军立即开始了对兵变者的逮捕。此时,喀琅施塔得兵变的领导者已经清楚,要塞必被攻陷。根据要塞司令总部的意见,临时革命委员会决定从喀琅施塔得撤走。他们向芬兰政府请求给予被交战国拘留者的身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们开始撤向芬兰。得以逃往芬兰的大约有8000人,包括大部分临时革命委员会和要塞司令总部的成员。
3月18日2时45分,北方军队集群占领了喀琅施塔得要塞。5时,占领了托特列边要塞和“红军”要塞。9时,南方军队集群的79旅和80旅抓获了城中的所有兵变者,11时左右,占领了里弗要塞、米柳京要塞、康斯坦丁要塞。这样,两个军队集群完成了全部的军事任务。
政府对红军及喀琅施塔得防御者的死亡人数秘而不宣。许多死在结冰的波罗的海上的人甚至没有埋葬,随着冰的融化产生了污染芬兰湾水区的问题,直到三个月后才得以解决。
喀琅施塔得被攻陷后,新任喀琅施塔得卫戍司令彼得罗夫立即发布命令:宣布城市进入戒严状态;要求全体市民在24小时内交出武器;要求交出所有可疑的人以及协约国的间谍;不遵守命令者将按战时法律追究责任。[88]同时,喀琅施塔得的共产党员被要求全部重新登记。
3月25日,苏俄政府在彼得格勒为在进攻中牺牲的红军战士举行了隆重的葬礼。4月3日,为庆祝占领喀琅施塔得,政府举行了广场游行。托洛茨基发表了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