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的另一面(第3/6页)

除了军事才能,还有其他。

从小数学成绩糟糕,长大后投资美国股市几乎血本无归的丘吉尔,在1925年至1929年期间,担任了英国的财政大臣。

丘吉尔非常珍惜这个当“二把手”(首相之下最重要的职位)的机会,但在他任内恢复的英镑“金本位制”,却为后人诟病至今——虽然大幅度增加了英国的财政收入,但造成了英镑升值,使得英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大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大萧条和工人失业。

不过,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丘吉尔却也并非全都表现得一塌糊涂。

1917年,43岁的丘吉尔重返政坛,出任内阁军需大臣。正如之前所言,丘吉尔是一个固执的人,在读书时并没有对科学创造展现出什么兴趣,但他在担任军需大臣期间,却敏锐地认识到坦克和飞机在未来的现代战争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提议迅速扩大生产规模。

当时刚刚在索姆河战役中崭露头角的坦克,据说名字就是丘吉尔起的——很多人也相信,只有担任过海军大臣的丘吉尔,才会把这种东西叫作“Tank”(大水柜)。

“一战”索姆河战役中出现的“怪兽”——坦克。丘吉尔曾不惜动用海军经费扩大坦克生产规模

5

丘吉尔是著名的“反共”人士。

1918年,俄国刚刚爆发“十月革命”后不久,国内陷入内战。在英国内阁兼任陆军大臣和空军大臣的丘吉尔坚决主张英国干预俄国内战,将苏维埃消灭在萌芽之中。

在丘吉尔担任内政大臣期间,最反对的就是社会主义,最痛恨的就是工人罢工和游行。他处理这类事件的方法有时非常简单:对着群众架起机枪,甚至大炮——结果他直接酿成了1911年伦敦的“塞德奈街杀戮事件”。

在私下乃至各种公开场合,丘吉尔不止一次表达出对苏联以及对斯大林个人的厌恶。但是,到了1941年6月22日这天,他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1941年6月22日,德国单方面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出动190个师约550万兵力,大举入侵苏联——丘吉尔立刻意识到:英国不用再孤身面对德国纳粹了。

就在当天晚上,丘吉尔发表全国广播讲话:“在过去二十五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的对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我们将尽力给俄国和俄国人民提供一切援助。我们将呼吁世界各地的朋友和盟友采取同样的方针,并且同我们一样,忠诚不渝地推行到底。”

丘吉尔是西方国家领导人中第一个站出来坚决声援苏联的人,并且没有把承诺只停留在口头上。

丘吉尔和斯大林

第二天,英国皇家空军开始对法国北部的德国军事目标实施轰炸,希望能减轻苏联的压力;一批又一批由英国情报人员破译的德军进攻苏联的情报,开始源源不断出现在斯大林的桌上;英国海军开始冒着极大风险,在北极圈航线为苏联输送物资。

在整个“二战”期间,美、苏、英三国可谓同一个战壕里的坚定战友。

但是就在“二战”结束后不久,丘吉尔似乎连和苏联稍微延续一下“蜜月期”的想法都没有。

1946年3月5日,访美的丘吉尔在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

这是一场震惊全世界的演说,因为丘吉尔在演说中明确指出:“不久前刚被盟国的胜利照亮的大地,已经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它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及它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如果还有止境的话。……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已经拉下了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所有中欧、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这些著名的都市和周围的人口全都位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不仅落入苏联的影响之下,而且越来越强烈地为莫斯科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