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帝国复兴梦,东罗马悲乎,幸哉(第5/41页)

匈奴危险消除十几年后,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西罗马的灭亡,有东罗马皇帝的“功劳”,因而他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是罗马帝国唯一的继承者,以恢复旧罗马帝国为己任,以收复西罗马故地为己任。东罗马数任皇帝都有类似想法,查士丁尼一世是最明显的,甚至是近乎疯狂的。

查士丁尼一世复辟旧罗马帝国的政治理想又带有宗教狂热的色彩,极富进攻性。西罗马故地被日耳曼蛮族瓜分,那些蛮族国家统治者都信奉基督教阿里乌斯派。该教派主张基督是上帝创造的人而不是神,因而不能与上帝同日而语,同时反对教会占有过多财富,尤其是地产。东罗马也是旧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是罗马正统教会在东方的中心。阿里乌斯派与罗马正统教会的教义之争,被认为是蛮族国家与罗马权威分庭抗礼。正在复兴之中的东罗马帝国显然不能接受。

自4世纪以来,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罗马皇帝被认为是基督教正统的保护者,罗马帝国和基督教世界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查士丁尼一世是强硬的正统教徒,也是东方基督教正统的保护者和最高主教。他立志荡平蛮族国家,收复西罗马故地,重建政治宗教双重统一的罗马帝国。

为了实现这个宏愿,查士丁尼一世的一切经济政策和宗教政策,都以收复西罗马故地为中心。查士丁尼一世及其前任皇帝一改此前奢靡的生活,厉行节约,为收复西罗马故地而积累财富,充裕国库。

为了保障收复西罗马失地时有足够的军费,查士丁尼一世不惜委任酷吏,施行苛政,横征暴敛。当时,主管财政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卡帕多西亚·约翰,既不惧怕上帝又不顾惜世人,对百姓家中每只瓶罐都不放过。

此外,为了增加收入,查士丁尼一世实行专卖制度,国家掌握获利丰厚的丝绸专卖权,还增收一种附加的土地税,一年得金币达3000磅之巨。

查士丁尼一世在财政税收上采用竭泽而渔的办法,主要是为了保证他放手进行西部战争的后勤需要。这一目的也决定了他同教会的关系。

查士丁尼一世的宗教政策有很大灵活性。他主张“皇帝教皇合一论”,认为国家的统治者既是皇帝又是教皇,同时握有最高的世俗权力和最高的神权。他积极维护教会的权益,打击异教徒,于公元529年封闭了新柏拉图学派设在雅典的“学园”。他虽给予教会许多支持和特权,但自认为拥有并实际行使着干预教会事务的权力,视教会为国家的仆人、政治的工具。而西部的罗马教皇主张教权与皇权分开,甚至认为教权应该高于皇权。这是与查士丁尼一世的宗教观念相违背的。不过,查士丁尼一世采取了实用主义态度,极力交好(实为控制)以罗马教皇为首的西部教会,以便在“收复”西罗马故地时取得那里教会的支持。

公元528年,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帝国法典,编写出《民法大全》,字里行间充斥着对昔日罗马帝国光景的追念和赞颂,它明确肯定皇帝的专制权力:皇帝是唯一的立法者、唯一有权解释法律者,皇帝“至高无上,至圣至明”。

查士丁尼一世又进行内政改革,赋以行省长官以军事和行政全权,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盘剥;元老院和城市“吉莫”(带有自治性质的市民组织)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都下降了。中央集权和专制君权在政治上保证了查士丁尼一世贯彻自己的政治主张,促使他为实现恢复旧罗马帝国的政治理想而奋斗了一生,虽然最后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要收复西罗马故地,东罗马还需要安抚好东部的萨珊波斯。东罗马和萨珊波斯双方长期处在敌对状态中,而且长期势均力敌,谁也消灭不掉谁。为了实现自己的伟大计划,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决定与萨珊波斯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