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七章 宋末元初,蒙古铁蹄踏上日本(第4/8页)
在民族国家危亡的跟前,大家还是都很有默契的。
这事儿一拖就是三年,直到文永八年(公元1271年),当蒙古使者第四次来到日本时,才总算拿到了京都朝廷写给忽必烈的回信。
这封信是由菅原道真的子孙菅原长成起草的,大意如下:我们从来都没听说过蒙古这个国家,也不知道为什么你们突然就要我们臣服你们,而且还用武力相胁迫,我们日本自天照大神以来就是神之国度,没有向外族人称臣的习惯。
正当蒙古使者准备拿着信回去复命的时候,突然镰仓幕府横插了一脚进来,表示既然你们家皇上说要增进往来,那干脆这回的信就让我们送吧,也好往来往来。
当时蒙古人也没看回信里写的是什么,只当北条时宗要服软,于是连连称善。就这样,在文永九年(公元1272年)正月,由十二人组成的日本使节团,经高丽来到了已经改名为元朝的蒙古帝国首都大都,即现在的北京。
这十二个人其实不是来送信的,他们只是把文书交给了礼部的人代为传承,然后就开始四处乱转搜集起了各种情报。
而忽必烈在看了信后,果然被气歪了鼻子,连日本人的面都没见就把他们给赶了回去。
同年五月,以赵良弼为首的第六批使者抵达了日本,在要求对方降服被拒绝后,他们打听了日本历代天皇名讳、百官爵位、州郡名号和风土人情等信息后返回了大都。
元朝要用兵了。
话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有点奇怪,蒙古人向来只是纵横草原陆地,可为何偏偏要跟岛国日本过不去?
这貌似已成了个谜团,我只说我的看法,个人觉得,是因为南宋。
忽必烈在中国大陆最终的战斗目标其实是消灭南宋,而日本作为南宋的坚定盟友,显然让他有些骨鲠在喉,更何况日宋之间的各种经贸文化往来也的确在客观上有助于南宋国力的增长,加大了他灭南宋的难度。所以铲掉日本,不管从实际上还是心理上,都能起到打击南宋的效果,于是自然就会让忽必烈不遗余力了。
而日本不愿意搭理蒙古,其实多多少少也是因为南宋,还有一点就是,日本的确不是一个愿意臣服别人的民族。从当年圣德太子那么落后的时代起,他们就开始寻求和中华帝国的平起平坐,现在好歹也算是经过几百年历练成了亚洲小强了,怎肯再轻易屈服于人?
于是,就只能开打了。
文永十一年(公元1274年)十月五日下午四点,搭乘着元、高丽联军总共四万人马的九百艘战船,出现在了对马岛佐须浦小茂田(今长崎县下县郡严原町)的海面上,领军统帅是蒙古大将忻都,副将洪茶丘,高丽军的主帅则是金方庆。
傍晚六点时分,大约三百来人的元军率先登陆上岸,接着又是一千多人紧随其后,迎他们面而来的,是对马守护宗助国部。
宗助国带的人不多,只有八十上下,其实他本来也不是来打仗的,就是想探个究竟,结果一看黑云压城城欲摧了,于是只能就地摆开阵势,进入了战斗状态。
因为人少而且也知道是逃不掉了,所以宗助国干脆主动发起攻击,带着八十寡兵朝着蒙古人的军阵就冲了过去。
跑最前头的,还没看清蒙古人脸长什么样,就被一阵飞射而来的箭给戳成了刺猬。
跑后面的,知道不能再往前了,于是便站住阵脚弯弓搭箭,打算化主动为被动。
虽然此阵日本人打得极为顽强,对马守宗助国亲自冲锋在前弯弓射马连杀数人,但毕竟寡不敌众,仅仅数小时,八十人就被打得基本团灭,助国本人也死在了乱军之中。
之后,对马岛全境沦陷。
按照惯例,蒙古人在岛上烧杀劫掠、欺男霸女地打了一回草谷,接着,大军开拔,剑指壹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