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十三章 晁衡:混唐朝文化圈的日本人(第4/5页)
该作后来被收进了号称北宋四大部书之一的《文苑英华》中,也是唯一入选该书的外国人作品。
一篇《衔命还国作》,把欢送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但天底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该走的终究还是要走的。
在朋友们带着哭腔的再见声中,晁衡缓缓地和藤原清河一起登上了开往日本的船。
船起锚了……
越开越远,越开越远……
然后沉了。
且说船队在海上没开几日就碰见了大风暴,吉备真备的那艘船被吹跑了,但没沉;而晁衡跟藤原清河的船则在风暴过后就再也没了踪影,中国海上找不到,日本海上也看不见,所以想必是沉了。
消息传回长安,举城悲怆,小圈子里更是哭声一片,李太白挥泪写下四句诗:“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这就是著名的《哭晁卿衡》。
诗中把晁衡比作明月,用天地变色来形容自己的悲痛,可见两人友情满满,着实是一对好朋友。
就在这边哭天抢地连唐玄宗都恨不得给他弄个国葬,那边却弱弱地发出了一个声音:“我……我还没死呢……”
晁衡没死。
这小子命大,当日狂风卷来时,船并没有沉,而是一路向南漂到了越南,本来以为老天开眼命不该绝,结果刚一上岸,只听得一声梆子响,四下里杀出无数土人,随行一百来号几乎被杀了个精光,幸存下来的只有晁衡、藤原清河等寥寥数人。
拼命逃出虎口的晁衡他们头也不回地就往北跑,长途跋涉了两年,才又重新回到了长安。
圈子里的友人们一看他居然大难不死,就是晒黑了饿瘦了而已,不禁欣喜万分,也顾不得追究他装死欺骗群众感情,一群人一起再度欢聚一堂,赋诗奏乐找胡姬以表庆祝。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晁衡大难不死的当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被乱军攻占,唐玄宗不得不逃往四川避难,晁衡也随行去了蜀地,直到两年后(公元757年),一行人才结束了逃难生活,重新又回到了京城。
一般来讲,一国之君在历经大苦大难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往往总是犒赏和自己共患难的臣子们,这次也不例外。
对于陪着自己逃去四川的大臣们,玄宗基本上都给升了官,然后轮到晁衡时,皇上因为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派给他什么差使,于是就在那里琢磨着,想了半天,一拍大腿:“晁爱卿,你不是去过安南吗?”
晁衡点点头说,回禀圣上臣确实漂去过安南。
“那就封你个镇南都护,安南节度使吧。”
镇南都护安南节度使就是当时越南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正三品。
当然,鉴于当年在那地方所遭遇的不愉快经历以及安史之乱后唐朝对边疆地带控制力的减弱,所以晁衡终究也不过是顶了个官名拿着一份薪水罢了,并没有实际去那里上任过。
之后,因为各种缘由,他再也没能回去日本,一直留在了大唐。
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一月,晁衡病逝于长安,享年七十二岁。
他死后,被朝廷追封为潞州大都督,从二品。
很多人都觉得晁衡这个人要是生在中国的话,就凭他这点吟诗作赋的小能耐,能不能混到个七品县令都还难说。这倒也不是有意贬低他,因为谁都可以去翻史书,看看晁衡这一辈子,作为一个大唐的官员,到底有没有做出过值得封他三品顶戴的政绩来,或者说他这一辈子有没有做出过什么正儿八经的成绩来。
其实有,那就是他用自己的一生,促进了两国的交流增进了两国的友谊。
因为晁衡这个人的存在,使得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进入了数千年来的第一个黄金期。日本人当然仰慕大唐,而唐朝人也同样敬重并喜爱日本,至少在那个时候,双方确实都认为彼此是真正意义上的兄弟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