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十三章 晁衡:混唐朝文化圈的日本人(第2/5页)

和所有留学生一样,到了长安之后,阿倍仲麻吕先进太学读圣贤书,毕业之后又读国子学,读完国子学,其他留学生一般都不读了,趁着回国前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比如吉备真备,毕业后就开始读万卷书了,可仲麻吕却偏偏选择了一条前辈和同窗们都不曾走过的路——考科举。

然后他考中了。

虽然唐代的科举还远没有后来明清时那种几乎能把人逼到发疯造反的残酷地步,可一个外国人金榜题名那依然是一件足以震动朝野的大新闻。尤其是当时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在殿试的时候已经见识过阿倍仲麻吕那一口流利的唐话,现在见他高中,更是觉得这人属于下国之上才,连忙召进宫中,一番亲切勉励之后,又赐其唐名:晁衡。

同时也按照规矩,封了仲麻吕一个官:正九品下太子宫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

简单来说就是图书管理员。

虽然品阶不高,但还算轻松,而且听起来很有文艺气息,由此可见唐玄宗对这个日本举子还是相当喜爱的。

这并非胡言。唐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仲麻吕升任八品左拾遗,三年后(公元731年),又官升七品左补阙,可谓是官运亨通。

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717届赴唐留学生集体学成归国,吉备真备、玄昉等人都踏上了回家的大船,但晁衡却并没有跟着一起走,而是选择了留下。

后世的一般说法是由于唐玄宗的挽留,从而使得晁衡盛情难却,不得已之下留在了长安。

这属于贴金,其实当年李隆基留了很多人,吉备真备跟玄昉也被留过,玄昉还被赏了紫衣袈裟,却照样说走就走,头也不回。实际上晁衡之所以要留下,是因为当时他前途一片大好,很有可能成为大唐史上唯一的日本高官,尽管回国后也有荣华富贵,但日本的荣华富贵毕竟是日本的,跟唐朝的一比,差距就很明显了。

此事让当时日本的圣武天皇相当震怒,毕竟留学生的任务就是学成之后回国报效,结果阿倍仲麻吕却因为个人原因而滞留长安,这要成了榜样,以后的留学生岂不是都不肯回来了?这遣唐使还派不派了?

于是天皇决定以儆效尤,先剥夺仲麻吕的家业,顺便再连坐一下他的家人。

好在吉备真备竭力劝阻,表示人各有志不能强求,更何况仲麻吕留在长安也未必是坏事,至少有他这么一个联络员在,以后我们跟大唐打交道岂不是会方便很多?

圣武天皇觉得此言有理,这才收回成命,放了阿倍家一条生路,而晁衡也得以能继续安心地在大唐做他的官。

在当官的同时,他还相当喜欢参加社会活动,比如诗友会、茶话会,以及问难。

问难,用今天的话来讲就相当于学术研讨辩论会,这不但对学术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对参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大考验。

作为外国人的阿倍仲麻吕,不仅积极参与这种连中国人都不怎么会玩的游戏,而且还玩得非常好,经常客场大胜,把对面的唐朝书生说得哑口无言。

久而久之,名声也就出来了。

当时正值盛唐,经济发达社会繁荣自不必说,文化界也是百花盛开人才辈出。晁衡作为圈中一匹新出道的黑马,他的大出风头很快就引起了圈内极大的关注,大家一开始先是试着邀请他参加各种颇具文艺范儿的筵席聚会,并在台面上一起吟诗作对,本以为这个日本人在这种场面一定会怯场,不曾想晁衡才高八斗素质过硬,即便高手云集也照样坦然自若地出口成章落笔生花,这让精英们又惊又喜,顿感来了圈中同道,再一接触,发现这人不光有才,而且还风度翩翩性格豪爽,确实是一个很值得一交的家伙。

就这样,晁衡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那一拨诗人混在了一起,而且彼此间还处得相当好,既跟李太白一起上过胡姬酒肆,也跟着王维王摩诘一块儿在竹林下偷瞄过人家小姑娘洗衣服,大家都很喜欢他,不把他当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