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卷二 夏本纪第二(第3/6页)

开通九条山脉的道路: 山及岐山直到荆山,越过了黄河;壶口山、雷首山直到太岳山;砥柱山、析城山直到王屋山;太行山、常山直到碣石山,从这里可以进入大海;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直到太华山;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直到负尾山;开通嶓冢山,直到荆山;内方山直到大别山;岷山的南面直到衡山,跨过九江,到达敷浅原(即今庐山)。

疏导了九条河流:疏导弱水流过合黎山,使弱水的下游注入了流沙(居延泽附近的沙漠);疏导黑水,流过三危山,再进入南海(青海);从积石山开始疏导黄河,一直流过龙门,往南流到华山北面,又向东流过砥柱山,再向东流过盟津,还向东经过洛水注入黄河的一段,直到大邳山,往北流过降水,进入大陆泽,再往北分散为九条河道,又汇合成为逆河,最后流入大海;从嶓冢山开始疏导漾水,向东流去就叫汉水,又往东流叫做苍浪水,经过汇合三遖水,进入大别山,往南流入长江,再向东流汇合江水形成彭蠡泽,还往东流就叫北江,最后流入大海;从岷山开始疏导江水,往东流分出另外一条支流沱水,又往东流到达澧水,经过九江,到达了东陵(今湖南岳阳),向东偏北流去和彭蠡泽水汇合,再往东流就叫中江,最后流入大海;疏导禮水,向东流叫做济水,流入黄河,再向前潴留形成荥泽,然后向东流经过陶丘的北部,又向东流到达荷泽,又向东北流汇合汶水,又向北转向东流入大海;从桐柏山开始疏导淮河,向东流汇合泗水、沂水,再往东流入大海;从鸟鼠同穴山开始疏导渭水,往东流汇合沣水,又往东北流和泾水相汇,往东流过漆水、沮水,流入黄河;从熊耳山开始疏导洛水,往东北流汇合涧水、鏶水,又向东流汇合伊水,最后向东北流入黄河。

于是九州之内政令教化就统一了,四方边远地区已经可以安居,九条山脉都开出了道路,九条河流的水源也都疏通了,九片大泽各自已经筑起了堤防。四海之内进贡的道路都通畅无阻了,包括金、木、水、火、土、谷在内叫做六府的各种物资都特别得到了开发。各个区域的土地交相订正了它们的等级,要按照规定认真交纳赋税;而且按照上、中、下九等划分的土地级别确定好了赋税的标准。在中原地区封置诸侯颁赐土地和姓氏的时候告诫说:“恭敬和悦,把德行摆在首位,不要抗拒我所推行的政令。”

规定天子直接统辖的国都范围以外的五百里区域叫做甸服:靠近国都一百里地区的田赋中要交纳用做马饲料的禾稿,一百里以外二百里以内地区要交纳用镰刀割下的谷穗,二百里以外三百里以内地区要交纳带稃的谷,三百里以外四百里以内地区交粗米,四百里以外五百里以内地区交精米。甸服往外的五百里区域叫做侯服:一百里地区用做卿大夫的采邑,往外二百里以内地区置立给天子任事的小国,再往外二百里地区分别封给可以抵御外侮的诸侯国。侯服往外的五百里区域叫做绥服:头三百里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推行中央的政令教化,后二百里地区要振奋武力保卫天子。绥服往外的五百里区域叫做要服:头三百里地区要遵守教化并且和平相处,后二百里地区要求能遵守王法。要服再往外五百里区域就是荒服了:头三百里地区礼简怠慢,那里的居民来去不加禁拒,后二百里地区民众迁徙流动,没有城郭和固定的居处。东边濒临大海,西边及于沙漠,北方、南方都达到了最遥远的地方:天子的声威教化传播到了全国以至于四方荒远的边陲。于是舜帝赏赐给禹一块黑色圭玉,借以布告天下冶水已经取得成功。天下因此非常安定并且得到了特别好的治理。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