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三:易中天与小崔说事2007-04-06(第5/14页)
易:我不设想,这是她自己的事情,她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打理的。
主持人:您希望她喜欢历史吗?
易:我没有希望。
主持人:她可以不喜欢,是吗?
易:那当然了,这是每一个人的自由。
主持人:每个人都可以不喜欢历史?
易:完全可以。
主持人:我最不喜欢一个民族对自己的历史没兴趣。
易: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有历史感的民族。
主持人:所以我的问题就是:喜欢历史有什么用?
易:你问过你女儿这个问题吗?
主持人:我真的想问她,因为我都不知道怎么跟她说学历史有用,我只能跟她说爸爸学历史有用,考上大学了,数学考了50多分,历史考了90多分,幸亏懂历史啊,要不然就考不上了。
易:你爱你的女儿吗?
主持人:特别爱。
易:你爱你女儿的方法就是跟她讲故事,讲历史?
主持人:有些话我早晚会对她说,但是现在她可能听不懂,所以我觉得重要的就是要给她讲学历史有什么用,她知道有用,她就不会让这个历史重演。你比如说工资有什么用,稿费有什么用,大家都知道,不用讲;学历史有什么用?
易:其实你如果是这种担忧呢,我只好回答学历史没有用,因为一旦认为学历史是有用的,就会持一种实用主义去对待历史,这恰恰是对历史最大的损害。
主持人:实用也好啊,实用也实用在历史上,不是厚黑上。
易:不,它很害人,它对历史的损害太大了,这种实用主义地学历史,他会做出比方说影射史学啊,牵强附会地所谓以古鉴今啊,拿现在的事情去对号入座啊,非常糟糕。其实我觉得人他不可能完全对历史没有兴趣,你女儿喜欢听故事吗?
主持人:喜欢。
易:你接触过不喜欢听故事的孩子吗?
主持人:没有,都喜欢《狮子王》。
易:他只要喜欢听故事,就有热爱历史的可能,因为历史就是故事,故事不是那个意思啊,“故”者过去也,“事”者事件也,故事就是过去的事件,不要小看“故事”这两个字,故事里面有大道理,小故事里面有大道理。
主持人:这也是您为什么《品三国》选择了讲故事的方式。
易:对,必须从讲故事开始,以故事说历史,以历史说人物,以人物说人性,以人性说文化。
主持人:故事会不会离历史史实更远?
易:历史史实本身就是故事,我已经解释过故事就是过去的事情,就叫做故事。
主持人:但是故事是艺术创作,总会有一些添加剂。
易:不不,我们去读《史记》,《史记》也是写得绘声绘色的,连语气词都有,连动作都有。你不能去置疑司马迁,你见过吗?鸿门宴上面樊哙怎么吃肉怎么喝酒,你司马迁见过吗?你没有见过你怎么能这样写?你不能这样置疑。
主持人:我们让大家说说话吧。
易:行,省得我们老讲故事。
主持人:可能大家觉得枯燥,我觉得很想听听大家说学历史有什么用,感兴趣吗?感兴趣就举手示意我,好。
观众:我觉得历史呢,应该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文学作品呢,经典的文学作品应该是优秀的文化的传承。我的问题就是,易中天老师的《品三国》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和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相比较,我觉得真实历史对大众的教育作用和文学作品对大众的影响力相比较来说,我好像觉得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比真实历史对大众的教育作用要大,对这种社会现象易老师怎么看?
主持人:您先给我讲一讲什么叫教育作用,比如说我们看完《三国演义》会有什么样的教育作用。
观众:因为我的朋友里头,虽然他们非常喜欢听易老师的《品三国》,他们听了《品三国》以后他们说的一句话,原来三国是这个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