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捷尔纳克

1890—1960

帕斯捷尔纳克,前苏联著名诗人,作家,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主要代表作有诗集《云雾中的双子星座》、《冬天的原野》及长诗《崇高的疾病》等,小说《日瓦戈医生》被译成多种语言传遍世界。

人与事(节选)

我不打算描述我跟马雅可夫斯基的关系。我们二人从不是莫逆之交。他的表白被夸大了。他对我的作品的看法被歪曲了。

他不喜欢《1905年》和《施密特中尉》,认为我写这两部作品是个错误。他喜欢另外两本书,即《在街垒上》和《生活啊,我的姊妹》。

我不准备陈述我们每次会晤的经过和发生分歧的原因。我想尽自己所能给马雅可夫斯基做个总的评价,同时谈谈他的意义。诚然,这两个问题都带有我个人主观的色彩和偏见。

拣主要的事先谈。我们不理解他自杀前心灵的苦痛。肉体的折磨过甚,使他随时可以丧失理智,虐待的苦恼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无法忍受,这种感情本身也逼他走向末日。但一个人受尽刽子手的摧残,还不等于他已被消灭,他由于痛苦而狂乱时,他还存在于自己的末日,过去还属于他,他还能够回忆往事,如果他愿意的话,可以利用回忆,回忆能在死神面前助他一臂之力。

当一个人决定自杀时,就是对自己表示绝望,抛弃了过去,宣布自己破产,认为自己的回忆已经无用。这些回忆已经不能接近这个人,不能拯救他,也不能支持他。内在连续性遭到了破坏,个人结束了。也许,不是出于恪守决定,而是由于忍受不了那不知属于何人的烦恼,忍受不了没人感到痛苦的痛苦,忍受不了这徒然的、令人绝望的期待,而最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觉得马雅可夫斯基由于孤傲而开枪自杀,由于他谴责了自身中的某些事或周围的某些事,而这些事是和他的自尊心水火不相容的。叶赛宁自缢而死,他没有认真考虑后果,他心灵深处还以为——谁晓得,也许这还不是结局,时局不稳定,模棱两可。马丽娜·茨维塔耶娃 一生中都用工作来逃避日常琐事,当她发现这样做下去是不能容忍的侈糜之举时,为了儿子她必须暂时放弃这种心甘情愿的活动,并用清醒的目光环视周围,这时她发现眼前是一片混乱,这是创作所对付不了的、停滞不动的、不习惯的、毫无生气的混乱;她在惊恐中躲避起来,在恐怖面前她不知所措,便仓皇躲进死亡.她把头伸进绳套,如同把头埋在枕头下一样。我觉得帕奥洛·亚什维里 什么也弄不清楚了,好像是被1937年什加廖夫活动弄昏了头脑。夜里,他望着酣睡中的女儿,想象自己再没脸看她,第二天清早他便去找几位同志,并用双管猎枪的霰弹打碎了自己的颅骨。我觉得法捷耶夫是带着他那内疚的微笑,从种种政治诡计之中走了过来,在最后一刹那,在开枪之前,又带着这种微笑,跟自己告别,可能说出类似的话来:“喏,一切都已结束。永别了,沙沙”

不过,他们的痛苦是笔墨难以描绘的,他们的痛苦使忧愁变成一种心病。他们的才能是值得钦佩的,他们的为人是值得纪念的,除此之外,让我们怀着同情的心,再在他们所蒙受的苦难面前低下头颅吧!

言归正传。1914年,在阿尔巴特街一家咖啡馆里,两个文学小组应当发生一场冲突。我们这一方有我和包布罗夫。对方原计划是特列季亚可夫 和舍尔舍涅维奇 可是他们把马雅可夫斯基也带来了。

出乎我的意外,我见过这位青年人的外貌,在第五中学的走廊里我见过他,他在那儿上学时比我低两年级,在交响乐厅的休息室里也见过面,幕间休息时他常常出现在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