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银白的波音747呼啸着离开跑道冲向夏日的晴空。立交桥、鳞次栉比的高楼迅速在视野中消逝,紧接着出现的是大片的绿色田野,西部燕山在朦胧的水气中纵横南北,宛若一条舞动着身躯的苍龙。

金静梓把脸紧紧贴在窗上,目不转睛地望着脚下的一切,直到飞机钻进云层,她才切切实实地相信:

出国了。

一切对她都是新奇陌生的,比如云彩,在地上看只是平的,“一片白云”,谁都这么说,在上头看却是一块,立体的,象随时变化的山水也象苏斌泡在盆子里的那些奇形怪状的上水石。机仓里整洁、清爽,暗红的地毯踏上去柔软又舒适,驼色绒布包装的座椅跟外面的蓝天颜色配和得多么协调。人的色彩也丰富了,靠窗户穿花绸连衣裙的老太太是美同人,随和开朗,对谁都报以友好的笑。那对讲德国话的中年夫妇却不同,过于严肃,跟谁也不搭言。挨驾驶仓坐的是日本学生暑期旅游团,那个热闹活跃的角落自飞机起飞以来还没有安静过,嬉笑说闹中夹着流行歌曲,还不时传出声声逼真的狗叫,引得空姐儿对那片座位认真搜索了半天。

无忧无虑的时代啊。金静梓也跟着笑了,她也有过这样的时光。

她的周围是“访日寻亲代表团”成员,60人中除了她和另外两名北京团员以外,大部分人来自东北,因此,在她耳朵旁边老喳喳着“这疙瘩”、“干啥呀”一类腔调。因为她跟他们都不熟,连名字也叫不上来,便一人坐着。这种环境她惯了,与苏斌分手转眼两年了,一个人也过得挺舒服。

访问团以女性居多,是因为父母在大撤退时认为女孩子没用,带着拖累而大量丢弃也未可知。同伴们除了灰西装便是蓝西装,象是在两个染缸里滚了一遍爬出来似的。80年代初,在国内穿西装尚属新潮,人们才从那“一字领”,“运动头”的桎梏中挣扎出来,蹬上牛高跟,顶上小羊毛卷儿的本身,就朝着世界潮流跨了一大步。这身不起眼的西服,也是为了出国才赶制,临上飞机才披上的。一大群人,走到哪儿都是蓝蓝的一片,一样的发式,一样的衣衫,连身后拖着的皮箱也出自一个地方——出国人员服务部,所以也是一色的红。

唯独金静梓,穿了一件高领麻纱中式短袖褂,这是养母的遗物,养母活着时便说过,她这样细高挑身材的人穿中国式衣服最能体现出线条与身段来,这是老天爷賜与的,不要埋没了它。这件中式衫,在灰蓝的人群中象面鲜艳的旗,引来不少女伴嫉妒的白眼。“臭美啥呀,不就会说两句日本话么”……她不以为然,没有谁规定出国该穿什么,不该穿什么,穿衣吃饭,由人所好,外人不必过多干涉,就象她和苏斌不协调的婚姻,別人插不上什么嘴,全是他们俩的事,甚至连他们俩也说不清。没法儿说清。她不年轻,但是漂亮,身上有一股端庄典雅的灵气,清彻晶亮的双眼,似乎总隐着一丝淡淡的哀愁,给她的美又增添了无限深沉与静谧。人们说,她的魅力全在这双眼上,美丽、凝重、深邃、朋慧,既亲切可近又清高孤冷,让人不可琢磨。她在中国呆了40多年,加入了中国籍,不但是中国公民,还是地地道道老北京呢。解放初,她要去学芭蕾,考试都验上了,却被养母锁在房内三天不让出门,硬是错过了报到日期。养母说,金氏家族决不许孩子在外头当戏子,特别是女孩儿!她们家是正黄旗,满人,在皇恩浩荡那会儿她该是格格,是呼奴使婢的公主。公主演戏成什么体统?别看旗人爷们儿都玩票,真正下海的有几个?玩归玩,不能当正事干,更何况她是去跳“光屁眼子插鸡毛”的舞,更不行。演员没当她学了医,成了一名妇产科医师。六二年,大赦战犯,她的养父——伪满州国皇帝手下的要员回到北京,与她居住在一起。养父的日文相当不错,闲了就教在大学读书的女儿,讲日本的风俗人情。是母亲的教育还是父亲的熏陶,工作以后她那与众不同的作派倾倒了不知多少男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