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欣欣向荣

“首要做的就是还是大力生产化肥,必须要让百姓们不说全部,起码高产区的百姓要能用上化肥。”“现在有了铁路,只要南方的粮食产量足够多,就能调集足够多的粮食前往北方,实现南粮北调的目标。”

洪熙六年四月初,在朱瞻壑乘车南下前往云南的时候,朱高煦正漫步在北京城南的一块数千亩稻田之中,他的身后还跟着十余名身穿常服,好似农民的三旬青壮年。

可以看得出,这片稻田不同于这个时代的其它稻田,它们生长的比较粗壮,而田间也有不少正在播撒颗粒状的“农民”。

这里是北京太学农业研究院的试验田,而接受实验的都是他们经过筛选培育弄出来的优良水稻。

这些优良水稻经过培育后播种,并播撒了化肥厂生产的天然鸟粪化肥。

在丰富的营养物质加成下,它们生长的状态喜人,产出也必然不会太低。

“现在江南的化肥厂主要还是生产两种化肥,一种是鸟粪化肥,一种是骨粉草木灰化肥。”

跟在朱高煦身后,负责农业研究的袁徵与朱高煦解释道:

“前者每年经过蒸汽机调试,流水生产下,每年能产出十二万吨,后者由于开荒频繁,每年产出能达到三十万吨。”

“在提升亩产上,前者能稳定在20%,后者在14%上下。”

“陛下,想要在江南和湖广这些高产区推广,这点产量远远不够,但这已经达到朝廷的极限了。”

“况且,化肥的成本在每斤五文,一亩地最少需要二十斤,普通百姓根本负担不起。”

袁徵苦口婆心的解释,朱高煦闻言却道:“百姓负担不起,朝廷就补贴,每斤降价也要卖出去。”

“兴修水利是对农业的投资,化肥也是一样。”

“户部会每年拨出五十万两来扶持农业,把化肥成本降低到四文每斤。”

“这……这……”袁徵显然没想到自家陛下会那么注重农业,于是咬牙道:

“臣等一定会把化肥的成本给降下来,请陛下放心。”

“说这些没有,说些实际的,有用的。”朱高煦不想听这些阿谀奉承的话。

他现在所想的,就是让粮食产量变高,同时增加足够多的副食品,让百姓能吃饱饭。

只有百姓能吃饱饭,大明朝才能长治久安,才能足够太平。

吃饱饭是第一步,而这第一步需要很久才能实现。

诚然,大明现在的百姓不存在说吃不饱饭的情况,但这是对比前朝,而非现在。

喝粥能吃饱,吃饭吃肉也能吃饱,但这其中差别却是天差地别。

朱高煦想听到的,就是现在的大明农业有没有进步,或者进步多大。

袁徵听懂了他话里的意思,于是连忙从身后的博士手中接过文册。

朱高煦见状停下了脚步,袁徵也开始阐述说道:“农业部对永乐五年和洪熙五年做出了大致的推断和记录。”

“永乐五年,大明朝的主粮产量约六千万吨,油类产量约二十五万吨,肉蛋奶虽然无法统计全国,但根据南京、北京、成都、辽阳等地采集数据来说,大约是平均每人十二斤。”

“经过十七年的新作物引进,牲畜选育,化肥推广,洪熙五年的主粮产量约七千四百万吨,油类得益于花生推广而增加八十三万吨,肉蛋奶根据两京铁路沿边采集数据,城镇平均每人每年二十斤。”

“除此之外,红薯、土豆、玉米等新作物的产量达到四百六十余万吨。”

“整体算下来,如果户部的人口情况没有出错,人均粮食是八百零二斤,油八斤四两,肉蛋奶平均二十斤。”

“各类情况,实际上都有增长,其中新作物带来的新饲料开始用于喂养牲畜,加上合理的选育后,肉牛数量从永乐五年的全国官府衙门有记载的四百四十余万头,增加到了六百三十万头,公牛产肉量从四百八十斤增加到了五百六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