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征夷大将军
在日本军事史上,有一个权倾天下的形象:武家栋梁、天下领袖、日本的无冕之皇——征夷大将军。
这里的“夷”是指当时住在本州东部和北海道的虾夷族,“大将军”在《养老律令》中的解释是:每一万士兵设“将军”一名,每三军设“大将军”一名。所以,征夷大将军原是指讨伐虾夷族的军队统帅。
关于征夷大将军的最早记载出现在《日本记略》上:“征夷大将军大伴弟麻吕获赐节刀。”大伴弟麻吕是首任征夷大将军,他的外公就是赫赫有名的藤原不比等[1]。“节刀”是一种符节,“赐节刀”象征着朝廷赐予将军在外便宜行事的权力。等将军班师回朝,节刀也就是这份权力是要立即归还的。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不过也有人打从一开始借了东西就没想过要还,幕府的创始人源赖朝就是这样。那时他已经扫平敌对势力,成为新一代的天下霸主,但他不能否认一个事实:在名义上,天皇才是日本的君主。作为股肱之臣,源赖朝需要一个能够让自己名正言顺地号令天下的名分,“征夷大将军”就在此时进入了源氏领导班子的视线。
日本征夷大将军的行政机构叫“幕府”。这实际上是个汉语词,指的是行军打仗时将军设置在前线的营帐。因为是在前线,离朝廷必然有一定的距离,万一遇到了问题,不一定能及时得到朝廷的回复,大部分事情只能依靠将军的临场判断。也正是因为如此,朝廷才会赐予征夷大将军那把象征特权的节刀。对一个国家来说,有两种权力绝不可以轻易放手,一个是征税的权力,另一个就是征兵的权力。但是,远征在外的征夷大将军为了筹集军资、补充兵力,被允许使用这两种权力。从这一点上来说,大将军完全可以构建起一个独立于朝廷之外的权力机构。
源赖朝的求官史十分坎坷。一开始,源赖朝递交的是“征夷大将军”的申请,但得到的官职却是右近卫大将权大纳言。这个职位也是极好的,只是必须常驻京都,那就没有理由行使在外决断的特权了。源赖朝转头就辞了官,动身回镰仓去了。虽然没达成心中的执念,但没过多久,源将军又找到了一个新目标:让大女儿大姬嫁到京都去。这个提议没有被否决,未来的亲家、天皇父亲法皇也投了赞成票。可惜,这桩婚事最终还是没成。因为天皇的现任岳父、摄政九条兼实从中作梗,找了个天皇身体不适的理由,把婚事给拖下来了。对九条大人来说,保住岳父地位是值得庆幸的,但他又不敢得罪源赖朝。为了补偿源赖朝,九条大人便为源将军送上了一份惊喜:天皇册封征夷大将军的诏书。
于是从源赖朝的镰仓幕府开始,“征夷大将军”这个封号成为武家的最高职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荣誉。也是由此时开始,日本形成了一个传统:要想开幕府,必须要先受封征夷大将军。
[1] 藤原不比等:从飞鸟时代到奈良时代初期的公卿,曾参与编纂《大宝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