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九指帝王(上)(第2/3页)
我点了点头,涩声说道:“好!你想听什么故事?”
鲁绛抿了抿嘴,张口说道:“就给我讲讲这些手指头的故事吧!”
我抽了抽鼻子,平复了一下呼吸,缓缓说道:
“好!你先闭上眼睛……我给你讲故事……这……这盒子里第一根手指的故事,发生在地皇三年……”
地皇三年,也称始建国地皇三年。
地皇,是新朝建兴帝王莽的第三个年号。
西汉末年,汉哀帝早亡,皇权旁落,公元八年十二月,王莽逼迫皇太后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入高祖庙拜受,御王冠坐天子位,改国号为“新”,王莽为新始祖,改长安为常安,称“始建国元年”。
王莽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肆的屠杀刘氏宗亲,将刘氏宗族诸侯王32人,王子侯181人废黜,被杀的刘氏皇裔不计其数,但是,尽管经历了王莽大扫荡一般的屠杀,刘氏皇裔里还是有漏网之鱼,这只漏网之鱼,就是——刘秀。
话说这王莽忙完了杀刘氏皇族这件事,自以为坐稳了江山,于是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始改革江山社稷,然而,王莽这厮,谋朝篡位是一把好手,治国理政却是个彻头彻尾的糊涂蛋,在他手下推行的一系列新政盲目崇古,不切实际,让老百姓的生活越发的雪上加霜,加之年景不好,水、旱等天灾不断,广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鸿遍野。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赤眉、绿林、铜马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顿时九州分崩,天下大乱。许多刘氏皇裔趁机加入了起义的队伍,打出了光复大汉的旗帜,而刘秀就是其中之一!
刘秀兄弟和南阳宗室子弟在南阳郡起兵,史称刘秀兄弟的兵马为舂陵军。
然而,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事实证明,由农民组成的起义队伍,是根本无法和正规军正面相抗的,在人数、指挥、军备、作战、士气等等方面的巨大劣势,使的刘秀的部队一败再败,刘秀的舂陵军,兵少将寡,装备很差,穷到连马都没有,作为指挥官的刘秀,一直是骑牛上阵的,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的史书上,给刘希起了个“骑牛皇帝”的外号,像这样的一只部队,怎么能和王莽的重甲骑兵相抗衡呢?在经历了无数次暴击之后,困顿的刘希陷入了深深的抑郁和迷茫之中!
就在刘秀徘徊在精神崩溃边际的时候,一个名叫淳于弃的幕僚走进了刘秀的帐篷……
此时,夕阳西下,秋雨连绵,断雁叫西风,人心惶惶。
刘秀捧盔按剑,一脸颓废的威顿在案后,案上一灯如豆,映照着刘秀满面菜色的脸颊,地上三五个酒坛散落在角落,刘秀瞪着一双眼睛,醉醺醺的看着走进帐篷里的淳于弃,涩声说道:
“淳于先生……你也要离开我么……”
淳于弃摇了摇头,笑着说道:“将军何出此言啊?”
刘秀喘了一口粗气,站起身,一把掀翻了桌案,大声喊道:
“这些天,逃走的人还少么?我不怪他们,真的不怪他们……是我无能……是我无能……跟着我……连口饱饭都吃不上……何谈光复大汉呢?可笑……可笑啊……”
淳于弃又摇了摇头,笑着说道:“将军所缺少的,不是这些,试想当年高祖自沛县起兵之时,兵不过三千,粮不过百担,比将军今日之处境,凄惨尤甚,最终不还是开创了大汉基业?”
刘秀眼前一亮,仔细的绕着淳于弃打量了一番,看着淳于弃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气势,刘秀瞬间明白,原来这淳于弃不是来辞行的,而是给自己出主意的!
刘秀喜上眉梢,整理了一下衣冠,一揖到地,沉声说道:“文叔(刘秀的字)愚钝,望先生教我——”
淳于弃轻轻的一拖刘秀的手,笑着说道:“淳于弃何德何能,能教将军?”
“那……您这是?”刘秀一脸迷茫。
“能教将军的另有其人!”
“是谁?”
“将军可知,高祖为何能以三千弱卒,席卷天下?”淳于弃目光一亮。
“这个……高祖天命所归……所以……这个……我不知道!”刘秀思索了一阵,结结结巴巴的答道。
“因为高祖身边有一个人!”淳于弃看着刘秀的双眼,徐徐说道。
“谁?”
“张良张子房!”淳于弃一字一顿,铿锵有力。
“留侯?”
“不错,张良其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智计之精妙,天下无双,在张良的谋划下,高祖以一只不足三千人的弱旅,鲸吞蚕食,不断壮大,以至于最后能和西楚霸王平分秋色,高祖可以没有韩信这样的大将、没有萧何这样的国相,却唯独不能没有张良这样的谋臣,因为韩信掌的是胜负,萧何掌的是盈亏,而张良掌握的则是局势,天下的局势!有张良这样的谋臣辅助,高祖方能龙虎会风雨,一飞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