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十 四 · 槐 西 杂 志 四(第3/49页)
李云举言:东光有薰狐者,每载燧挟罟,来往墟墓间。一夜,伏伺之际,见一方巾襕衫人自墓顶出,䰰䰰苦侯反。《说文》曰:“鬼声也。”长啸,群狐四集,围绕丛薄,狰狞嗥叫,齐呼捕此恶人,煮以作脯。薰狐者无路可逃,乃攀援上高树。方巾者指挥群狐,令锯树倒。即闻锯声訇訇然。薰狐者窘急,俯而号曰:“如蒙见释,不敢再履此地。”群狐不应,锯声更厉。如是号再三,方巾者曰:“果尔,可设誓。”誓讫,鬼狐俱不见。此鬼此狐,均可谓善了事矣。
盖侵扰无已,势不得不铤而走险,背城借一。以群狐之力,原不难于杀一人;然杀一人易,杀一人而激众人之怒,不焚巢犁穴不止也。仅使知畏而纵之,姑取和焉,则后患息矣。有力者不尽其力,乃可以养威;屈人者使其易从,乃可以就服。召陵之役,不责以僭王,而责以苞茅,使易从也;屈完来盟即旋师,不尽其力,以养威也。讲学家说《春秋》者,动议齐桓之小就。方城汉水之固,不识可一战胜乎?一战而不胜,天下事尚可为乎?淮西、符离之事,吾征诸史册矣。
注释
燧:火石。罟(ɡǔ):鱼网。
襕(lán)衫:古代士人之服,因其于衫下施横襕为裳,故称。明清时为秀才举人之公服。
背城借一: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召陵之役:周时齐楚之间的一次战役。公元前656年,当时楚国国力日益强盛,楚王自立为王,与周天子平起平坐,楚国以郑国为跳板技击邻国,徐图北进称霸中原,不断挑战齐国的霸主地位。这年管仲建议齐桓公以周天子名义号召鲁、宋、陈、卫、郑、许、曹七国组成联军假借“伐蔡”为名,欲偷袭楚国,治楚僭称王号之罪,实则是借诸侯之力削弱楚国,维护齐国霸主地位。不料偷袭计划遭齐桓公亲信竖刁泄露,联军到达楚国边境即遭遇楚国使臣屈完,双方谈判。管仲建议齐桓公不责楚国僭称王号,只责其不贡苞茅。苞茅是南方的一种茅草,又叫菁茅,周时主要用于滤酒祭祀。屈完代楚成王承认苞茅之罪,回复后承诺向周贡奉,双方签订盟约、罢兵言和。此次战役齐国虽未重挫楚国,却也阻绕了楚国称霸中原的步伐。
淮西、符离:淮西,史称“淮西兵变”。绍兴七年(1137)八月,南宋军队原隶属刘光世所部的统制官郦琼、王世忠、靳赛等发动叛乱,杀死监军官吕祉等人,裹胁全军四万馀人,并百姓十馀万投降金人傀儡伪齐刘豫。兵变不仅使南宋对金人和伪齐的军事前沿突然处于防卫空虚的状态,而且成为后来南宋对金人战略变化的一个转折点,致使南宋方面失去了一次收复故土的机会。符离,史称“符离之败”。南宋隆兴元年(金大定三年,1163)五月,宋军渡淮北伐,于符离(今安徽宿州北)被金军击溃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