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师(第2/4页)
SC 1这款产品因为官司而停产了,所以我们将品牌改名为DC, Dream Controller,推出DC 1,在纽约、巴黎和北京首发,被抢购一空。
后来我们公开发表声明,在设计SC 1的程序的时候,因为技术原因出现了一个bug(漏洞),也就是因为这个bug,才有了后来席卷全球的“造梦革命”。
但每个人对意识的把控不一样,所以每个人控制梦境的能力也不一样。当初传视频到YoutTube上的那个男孩就是凯乐,造梦也是讲天赋的,他就是那个有天赋的人。
我也是。
这也是后来出现了造梦师这种职业的原因。造梦师能够创造出一个有着具体触感、嗅觉和味觉的梦,逼真到让人无法分清现实和梦境,所以想象力缺乏的人如果想要丰富的梦,就必须求助于造梦师的产品。
很多媒体都褒扬我们DC创造了新的社会需求,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同时圆了很多很多人的梦。
当初我们为DC 1拍摄了一段宣传片:画面是一个黑人小男孩和国际篮球巨星一起在NBA打球,虽然还是小孩,他却拥有惊人的弹跳力和敏锐度,逢投必中。镜头一直锁定在他打球时灵活矫健的身姿和脸上充满自信的笑容上。比赛结束后,小男孩被人群欢呼着抛起。画面切换,小男孩依然是满脸的笑容,但是闭着眼睛,镜头慢慢拉远,小男孩坐在轮椅上,头上戴着DC 1。
最后出现的广告词是:“Dreams never have been so close.”
梦想从未如此接近。
这在当时的媒体圈引起了一阵轰动,也让DC 1创造了史无前例的销售奇迹。
当然,很多人购买这款产品的目的也许没那么伟大,有的人白天辛苦地减肥,而希望能在梦境里大吃特吃;有的人在工作的时候受气,只希望在梦境里狠狠揍老板一顿;也有的人,只是想和自己的偶像在梦里牵手谈恋爱。
当时也有持阴谋论的报纸杂志直接指出我们推出SC 1治疗失眠患者只是个幌子,实际上是为了推出DC的产品,这些全是我们自导自演的。
其实他们说对了一部分。
SC 1那个能够让人控制梦境的bug,是我在最后加进去的。
当时的意识控制技术在国际法上还在打擦边球,如果强调这个功能,势必会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产品还没上市就可能半途夭折,所以我选择用治疗失眠的产品作为掩护。
但我希望你不要误会,我从来没有想过利用造梦技术去做什么坏事。
我刚刚也说过了,我拥有造梦的天赋。
从小我就在父母的争吵中长大,我不得不每天安抚完哭泣的母亲之后,自己在梦境里面制造出一个温馨美好的世界。长大后谈了一场五年的恋爱,最后却无疾而终,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打造造梦产品的梦想。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比我更加惨痛的经历和感受,因为意外失去亲人至爱,或者是患上不治之症,现实太残酷,我希望能让这些不幸的人在梦境里感受到一点快乐,难道这过分吗?
我的造梦,是为了圆梦,也是为了让人得到幸福感。
“David,”刚回到办公室,市场部总监就来敲门,我从来没有看见过她如此慌张的样子,“今天全体员工的邮箱里面都收到了恐吓视频,已经有两名技术骨干请辞了。”
“又是美国那帮人对吗?”
“这次他们威胁说要在我们公司的饮用水里面投毒……”市场部总监看起来快要崩溃了。
我皱紧了眉头。我让她调来录像设备,这次我要直接回击他们,有什么就冲着我来,对我的员工下手,真是下作。
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我们报过警,国际警察也介入过,但毫无结果。
他们自称美国的一个商会组织,第一次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正值DC 2发布,当时我们已经成为全球最值钱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