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敦煌幻术师
一
不空三藏的话。
我生在天竺北地,父亲出身婆罗门,母亲为康居人。
幼年时,我便随同母亲来到大唐。
穿越诸多大漠国度,几经涉水过海,来到唐土时,我已十岁了。
我和母亲曾在敦煌停留三个月余,第一次与黄鹤相遇,便是在彼时彼地。
如您所知,敦煌地处大唐、胡国交界,胡人比长安还多。
走至市街,胡国地毯、壶罐、衣裳等物品,一应俱全。
我乃天竺人氏,相对于胡人买卖,唐人、唐国风土民情的珍奇,更能吸引我的目光。有关细节,在此无须赘述。
敦煌市街,不仅充斥商品,许多艺人也聚集在此,靠街头卖艺维生。
吐火的。
吞剑的。
表演幻术的。
跳舞的。
耍猴戏讨赏的。
弹唱五弦月琴的。
胡唐杂处、人群聚集的敦煌市街,正是这些艺人的赚钱场所。
这些卖艺人之中,有两名胡人。
一位是看似三十岁不到的男子,另一位则是二十来岁的姑娘。
我独自逛市街时,遇见了他们两人。
市街某处人山人海,我颇纳闷。好奇之余,穿进人群,钻至前头,便瞅见他们两人。
两人背对一棵槐树,站在众人面前。
我一眼便看出,他们是胡人。
眼眸的颜色。
皮肤的颜色。
鼻梁的高挺。
无一不是胡人的特征。两人身穿胡服,脚履长靴。
为何我对此记忆犹新?说来有因,两人所表演的技艺真是太厉害了。
一开始,男子先说了一段开场白,姑娘配合动作,背贴槐树而立。
然后,男子自怀中拔出数把短剑。
总共三把。
男子脸带微笑,以漂亮的技法,掷射出了短剑。
刹那间,围观群众一阵惊呼哀叫。
那把短剑,离开男子的手,惊险地插入女子左脸颊旁。
随后掷出的一把,则插入女子右脸颊旁。两次掷射,几乎就是紧逼脸颊。
准头若有差错,必将刺中姑娘头部。
从事这类表演时,艺人多半面带微笑,却徒具形式,几乎都非常生硬。
这对男女则不然。两人脸上所浮现的,是无法形容的笑容,是对自己此刻所作所为乐不可支的那种笑容。
两把短剑如此这般夹住脸颊两侧时,女子挪动右手,也从怀中掏出一颗梨来。
此时,在场之人内心无不暗想,会把梨放在头上吧。
继续掷出短剑、射中姑娘头顶上的梨——这是再精彩不过的场面了。
然而,姑娘并没有把梨顶在头上。
谁都没想到,她竟然将梨衔在嘴里。
口中衔梨的姑娘面对观众,前方站着手持短剑的男子。
男子手握短剑,摆好架式。总之,他打算朝姑娘衔着的那颗梨,掷出短剑。
到底怎么一回事?左右也就罢了,万一短剑稍微偏上或偏下,肯定刺穿姑娘的脸或脖颈。
由于方才已见识过男子的本事,所以即使稍有偏失,也不致于暴掷到女子的颜面吧。
令人害怕的是,就算男子身手利落地射中梨,短剑大概也会穿透梨身而刺人姑娘的咽喉深处。
男子掷出短剑时,现场观众一片哀叫,至今历历在耳。
短剑飞掷出去时,速度之快,风啸可闻。然而,短剑却不像挥动的手一样急起直落。
与其说是直朝前方,还不如说短剑宛如画出弧线般飙飞,然后由斜上方插入女子所衔住的梨子。
此刻,观众一片惊呼,或拍手叫好或掷出赏钱,引起莫大的骚动。
我也看得目瞪口呆。
不仅如此,女子从口中取下那颗梨示众,短剑剑锋仅略略突出梨身,丝毫也没伤到姑娘的嘴。
姑娘拔出梨中剑,回掷给男子。
男子凌空握住剑刃,随后举起手来,再度摆出架式。
观众将视线移至两人身上,等着看他们还要使出什么把戏。却没料到姑娘接着要做的事,更令众人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