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旧建筑,新技术(第6/15页)

据戴维茨说,那时的古埃及人在水池中混合这些原料成份,直到产生出一种同类粘合剂。英霍蒂普现在有了一种以水为基础的水泥,他把这种水泥转变成了混凝土。为获得这种混凝土,他加入了更多化石壳体、石灰岩碎石以及从尼罗河打捞的淤泥,从而生产出了混凝的粘土。这些粘土被运到准备好的小型木制模具中,这些模具有成百上千个,被涂上了一种带腐臭味的油,以便倒出变硬的粘土。这些混合物被倒进模具,成为一种密集的再次凝聚的石灰岩。然后让其在阴凉处风干,这样能避免在烈日下暴晒产生裂缝。

上述描述是已经得到了证实的化学过程,但英霍蒂普那时就已经知道了这种化学过程吗?对于一位外行人而言,这一过程看起来异常复杂。如何能在数千年前为人们所熟知?

戴维茨认为,古书记载为我们留下了线索,表明这的确是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技术。他认为,这些信息实际上留在了金字塔的盖面石料上。这些信息还提到了希腊作家希罗多德(Herodotus)参观吉萨的时间。希罗多德记录,总共有1600塔兰特(talent)(货币单位),约相当于1.5亿美元,花费在了大蒜、洋葱和萝卜上。他和其他人认为,用在工人们的次等饮食上的这笔钱算是相当巨大的了。就其本身而言,该故事……让人将信将疑。对于希罗多德被他雇佣的当地导游给骗了的说法,人们也持保留态度。但是戴维茨认为,那些术语名称(大蒜、洋葱、萝卜)是对真实存在于金字塔上的文字的错译。我们得记住,我们的祖先们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按照物质的颜色来命名的:“橡胶”源自拉丁词语“红色”,因为橡胶就是红色的。因此,戴维茨认为,这些词语并不是“大蒜”、“洋葱”、“萝卜”,而是技术术语,其真实的含义已经丢失了。戴维茨使用了包括第四王朝几根石柱在内的其它镌刻文字证明,在金字塔时代开采了特别的采矿地点,但是,在那里开凿的物质并不是特意用来建造金字塔的——这听起来似乎有道理。

戴维茨和同事们认为,第三王朝和第四王朝创造了地质聚合物,有没有任何确凿证据能证明他们的观点呢?或许有吧。在埃及南部象岛(Elephantine)上发现的“饥荒石柱”(Famine Stele),的确证明了用石料建造建筑物的事实。这种石料是通过加工不同矿物质和矿石制造出来的,这些物质很可能就是生产人造石料所使用的化学物质。戴维茨证明,在吉萨高原上有几块石头经受住了风吹雨打保存下来,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有时当天留下的未加工完毕的单个石块,会在运往指定地点的前一夜变硬。这也就意味着,一个石块是分两个阶段完成的,所用物质有些微不同,它们是在不同环境下生产的。6000年后,也就意味着石头的下部分会经历风吹雨打,而较高部分不会,不过紧挨着它的石头的下部分,并未显示出也经历了同样的遭遇。这并不符合开凿石块这种传统观点。

间接证据也存在。例如,我们知道古埃及人也同样了解水泥:在大金字塔的几处地方,有着4500年历史的水泥残留物被发现了,而且保存较好。这种古代的灰泥远比现代建筑所使用的水泥好得多,也远比用来修复古埃及建筑物遗址的水泥好得多。绝大多数古埃及遗址已经被侵蚀了,在50年之后就可能会崩塌。

戴维茨认为有些埃及工艺品,尤其是一些花瓶,是用地质聚合物制造的。这个观点得到了一些埃及古物学家的认同。因此,一般认为,古埃及人拥有以地质聚合原理生产花瓶所必要的化学物质和技术知识(铜、碱、制陶术)。戴维茨认为:“所以,如果埃及人知道如何利用这种高质量的水泥制作花瓶和塑像,那有什么能阻止他们添加诸如化石外壳这样的骨料,来生产高性能的再次凝聚的石灰岩呢?显然,任何事物都不能阻挡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