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77章 番外(第2/5页)

三年前我大鈅将士在边关如何将嚣张的慎族叛逆打的屁滚尿流几乎全军覆没一事在大钥朝早已传唱开来,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举人便感慨:“那时还有不少人觉得陛下是穷兵黩武,想要议和来着,就这事儿京中的许多知名编辑在京报上还很是吵了一架。到底是陛下圣明,如今看来打仗也不一定就会拖垮国库,说不定还能有些进益。”

也有读书读的有些迂腐的举子摇头:“这般市侩,我大朝风度何存?”

立时便有人反驳:“文将军在鸿胪寺的时候可说过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外族吃碗面反碗底的事儿多了,可别记不住教训。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没听说过不成?咱们要善待的是自己人,不是拿自家的东西去贴补白眼狼。不过你要是心疼那些蛮夷也无妨,尽管打了包袱卷儿过去教化他们,等他们都打心底里认为自己就是大鈅人了,咱们也会给他们好处,当自家百姓来对待。”

那迂腐书生被堵的说不出话来,惹来一阵哄笑,连温学文也是莞尔,不知怎么的,这番话让他觉得无比亲切,毕竟记忆中也有一个人,喜欢用这样的语气说着气死人又无法反驳的道理。

外地学子对京中的官员了解不多,有好奇的问:“这文将军又是何人?”

之前说话的那本地举人便笑道:“其实说文将军已经不恰当了,该称文大人才是。你们可知道新锐营和军校?那便是文将军一手组建起来的,她入官场时已经是三品指挥使的官衔,后又封为兵部左侍郎。没人知道她出身哪家师从何人,只知道她身手了得,全军上下无人不服。咱们剿灭慎族叛逆时也是文将军与秦和玉秦将军带兵驰援的,她们奔袭千里全歼慎族部队的那一战你们难道没听说过?”

这么一说大部分人都想起来了,也有细心的追问:“为何如今他又变成文大人了?”

那举子大约是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消息灵通的很,脾气也不错:“文将军去年从兵部侍郎平调了工部侍郎,可不是变成了文官?自然该叫文大人了。不过京中大部分人还是习惯叫她文将军的,毕竟当年她带兵回京时的风采和锋芒,实在是令人永生难忘。”

有憧憬策马战沙场的学子便问:“那您可知文将军的府邸在何处?我等也好去瞻仰一番。”

那举子的脸色突然就诡异了一下:“文将军啊,他还真没有府邸。”他想了想又纠结道:“也不能算没有府邸吧,反正你们只要考过了会试,就有机会去她府邸的,说不定还能见到她呢。”

为什么要考过会试才能去?大伙儿想不明白,可看人家并不愿多说,自然也不好追问。也有些明白是怎么回事儿的子弟在偷笑,文将军便是陛下的辰贵妃,这事儿在京中上层不是秘密,要进皇宫去,可不是通过会试去考殿试的时候么?

半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学子们怀着忐忑和激动的心情在贡院里度过了九天。温学文和文学书靠着打小锻炼出来的强健体质,发挥的十分稳定,考完还能撑着自个儿走回客栈去。好好睡了两三天,将精神头补回来,便开始等待成绩的揭晓。

他们这几年越往外走便越明白天外有天人上有人,何况许多东西是需要天赋的,比如诗赋;又有一些是需要开阔的眼界的,比如策论。他们虽然功底扎实,但无论天赋还是眼界都比真正的天才和世家子差了一筹,虽然自觉能考过,没到尘埃落定前还是有些不安。

好在并没有出现什么意外,他们以会试第七和第十一的名次顺利过关。而在皇宫中,陛下也正看着会试的结果:“这这两人莫非是兄弟?”他看着温学文和文学书的名字心中一动:“我记得贵妃也是南江省人来着?”

和安公公年纪虽然不小,记忆力却还是很好,立刻就回话道:“启禀陛下,正是如此。莫非他们和贵妃娘娘是亲戚?”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