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2/6页)

一阵沉寂。

然后,台下响起如雷的掌声!

小缨看着台下,注意到林若平也在鼓掌。她的心脏怦怦直跳。

接着,哲学家站了起来。

“同学,请问一下你的名字?”

“我叫沈玫缨。大家都叫我小缨。”

“很好,小缨,你的哲学基础不错,修过哲学系的课吗?”

“没有,不过我偶尔会看一些哲学的书。”

“我鼓励你来修哲学系的课。”

林若平手上不晓得什么时候多出一支麦克风。他转身面对听众,说道:“同学们,这位沈同学的报告相当优秀。她简单清楚地说明了《伊斯特街谋杀案》这篇故事想要传达的意旨,完全切中我内心所想。我认为她有很好的文学理解力以及哲学思辨力。如果各位对于她的报告有兴趣,我会建议你们多来修习哲学系的课……那么,再次谢谢沈同学,表现得非常好。我们请下一位自愿者上台。”

“呃,抱歉,”小缨说,“我的报告还没结束。”

林若平有些吃惊地回过身来。

“可以再给我几分钟吗?我的报告现在才开始。”小缨注意到台下又微微骚动起来。

林若平恢复冷静的面孔。“难怪我觉得奇怪,你的题目是‘伊斯特街谋杀案解密’,跟你方才说的内容不太切题。那么,你接下来要报告的想必是针对伊斯特街谋杀案的了?”

“没错,”小缨的视线转向台下的听众,“林若平老师上次说的故事的确蕴函了我刚刚所报告的哲学思想,不过这些弦外之音其实正是老师埋下的线索,一个可以用来破解伊斯特街谋杀案的线索!”

“请你继续报告。”林若平微笑说道,退回自己的座位,坐了下来。

小缨做了个深呼吸。“在先前的逻辑课上,若平老师教过我们很多批判性思考的技术,在面对一个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只有‘提供一个最佳解释’,还有另一种回答问题的方式,即证明‘问题本身是错误的’!这意味着,问题本身已经预设了某个或某组错误的前提,使得这个问题变成‘不该问的问题’。

“在伊斯特街谋杀案当中,读者们便是陷入了‘寻找一个最佳解答’的迷宫中。从而走进了死胡同,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件谋杀案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问题’。”

“你说这件谋杀案是一个错误的问题,是什么意思呢?请你再解释一下。”林若平在台下问道。

小缨握紧了麦克风。“上周末我一直在准备今天的报告,原本我打算针对伊斯特街谋杀案提出我自己的破案解答,因此去图书馆找了很多资料。我找了有关世界悬案的书,也找了密室杀人的书,希望能够查到关于此案更多的细节。没想到,我却发现了一件令我吃惊的事!

“根据《纽约时报》在一九二九年三月十日以及十一日的报道,当时美国纽约市发生了一件跟伊斯特街谋杀案一模一样的案件!经过我的仔细查询,反倒是伊斯特街谋杀案根本未曾出现在英国犯罪史中!我仔细对照这两桩案件的细节后,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伊斯特街谋杀案是依据纽约这桩案件所虚构出来的!请各位看底下这个表。”小缨点了鼠标,幻灯片切换到下一张。

投影幕上清楚地呈现出了一张表格(见下表)。

小缨的右手指着幻灯片上的表格说道:“从这个表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伊斯特街案的‘案发日期’是将纽约案的日期颠倒过来。‘受访日期’指的是后来探长在广播里谈论这件案子的日期,也是将真正的日期颠倒过来。另外,‘伊斯特’──East,是取自真正案发地点的‘东边’之英文发音;洗衣店的门牌号码──十号,则取自四号的中文谐音。至于‘艾曼纽洗衣店’的发音则来自avenue──大道──这个英文单词。伊斯特街案故事中的人物名全取自纽约案中人物的‘名’,而非‘姓氏’。也就是说,伊斯特街案中作者刻意将名全当成了姓在使用,并且完全不提名字。一般英文小说中提到角色时都是用姓氏来称呼,因此一开始在听这个故事时,我就感到很疑惑——爱德华、亚伯等称呼在习惯用法中应该是名,而不是姓——作者却把它们当成姓氏使用。殊不知,这之中暗藏了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