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2/5页)
六万整装待发的强兵,气贯长虹,大有雷霆万钧之势。
容温于齐鸣鼓角之中,视线准确落在台上身披甲胄,瞵视昂藏的年轻将军身上。
若非容温不久前才亲眼见过他后背那三个血窟窿,几乎真以为他如面上这般云淡风轻。
他似乎已道过训勉言语,此刻正手持粗瓷酒器,迎着七月初的骄阳,朝台下将士遥遥一敬,扯着因失血过多而苍白的唇朗声道。
“此盏不祝诸位扬名立万。但愿乾坤朗朗,忠贞不负。”
这六万兵马,并非班第从科尔沁军队中暗自薅出来的,而是零零散散来自蒙古四十九部。
其中,有无力赋税、家园尽失的逃奴。
也有生计艰难,无奈投身寺庙赚银晌的假喇嘛。
还有草原上生来无名、浪迹四方的匪类乱盗。
还有……各种境遇不同的却野蛮生长的苦命人。
这些——都是血气方刚的七尺男儿,不管身在何处,明明凭着一把子力气便能轻易养活自己。
可现实是,他们都被困在一方天地之间,任由苦难肆虐,夺走亲眷旧友与尊严。
他们爱这片千里碧色的广袤,也为延绵望无尽的草原而绝望。
班第的出现,为他们的爱恨纠结,指引了出路。
他们的故土有大片的翠色草|浪、圣洁巍峨的雪山、蜿蜒如玉带的河流,羊群的皮毛柔软如苍穹白云,远远望去,似仙人随性所致,遗洒人间的珍珠。
一切都是美的,这样纯洁、辽阔、宁静的美,不该承受任何怨恨。
——哪怕,它是一座孤岛。
而身在孤岛上的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消耗这片孤岛的美好,直到把它撕得满目疮痍。
他们这群人之所以汇聚在一起,初心只是想为这份美好长久存留而辟一条新路。
为达成共同的心愿,他们甘愿在杀虎口群山中枕霜宿雪,隐匿九载。
眼看如今,距功成不过一步之遥,却被接连而来的‘噩耗’困住腿脚。
他们先是亲眼目睹头领台吉班第身中数箭,无力征战。正是忧虑躁动之时,台吉又拖着病体出来,如实告知了他们沙俄新主对蒙古虎视眈眈的消息。
‘牵一发而动全身’指的便是他们如今处境。
只要他们露出分毫抗清的异动,沙俄必会乘机侵蒙。
届时,战火会从乌兰木通蔓延到整个蒙古。
如此,就算他们得胜覆灭清军,入了关中;可流失于异族之手的故土,却再难夺回。
——这违背了他们这群人聚集的初心。
可毕竟九年了,他们埋名九年,只为一战。
此时放弃,到底会意难平。
是以,早在容温来之前,班第给了他们两个选择。
一是抛却这九年初心,剑指关中,成就伟业;
二为忠于故土。
忠于故土的言下之意便是,不仅不抗清,反而还要立刻赶赴乌兰木通与清军拧成一股绳,共剿噶尔丹,以消沙俄邪念。
班第让他们随心选择,左右分站,少数服从多数。
可过了许久,都没有人真正为嘴上叫嚷的那份意难平踏出去一步。
他们这支队伍,始终保持一致,以默认的姿态,恭顺立于点将台之下,听凭班第做主。
他们本就是因他而获新生,也不惧真正为了他再投生一次。
但,班第沉默良久,也没选出个一或二来。
最后,班第只是拿了一碗酒,遥敬他们,“乾坤朗朗,忠贞不负!”
九载默契,勿需多余言语,亦然知晓彼此本心。
这‘忠贞’二字——指的是对他们脚下的土地。
-
饮尽一碗壮行酒,班第身子已到极限,顶着满头冷汗负手离开。。
忽然,六万大军齐刷刷半跪在地,冲班第行了一个躬身礼,异口同声高吼,“乾坤朗朗,忠贞不负。”
此举,是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向班第传递一个讯息——他们不怨班第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