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二章 春 卡洛琳之死 第七节(第2/4页)

“我爸爸说她真的很吸引人。我觉得,她应该是还在上学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约会了。我的意思是说,他们应该是偷偷在交往。这不像爸爸的风格,完全不像,他真的是一个很安静的人。我敢打赌,他最开始认识她的时候,压根儿都不认识几个女生。他虽然从来没有说过这话,但我敢打赌。我想,他们之间应该爱得轰轰烈烈吧。应该很浪漫,至少,爸爸觉得是这样的。”说到这里,男孩开始显得迷惑了。他对卡洛琳的了解显然很少,他连猜都不知道如何猜她的想法。

“她。”他说,“卡洛琳。你知道的,我妈妈,我的亲生妈妈。”他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扭曲了起来,“爸爸叫她卡丽,她有很多兄弟,还有父亲,她母亲已经死了。我猜,她应该很恨她的家人,他们都相互仇恨。爸爸说,卡洛琳的父亲总是毒打她。能从这样的家人身边逃开,她非常开心。”

男孩突然离开窗台,朝画架走去,他的眼睛微微泛红,他眯眼看着画框,伸手去拿了一管颜料。他想一边和我聊天,一边继续画画。

他说,他也不知道父母到底为什么分开。当他出生的时候,卡洛琳正准备念大学,最后不得不放弃念书的机会,她很不开心。他爸爸只是说,那些日子一切都乱了套,而卡洛琳也开始放纵了,她另外找了一个男朋友。马蒂说,他是从爸爸的话里猜出来的,至于原因,爸爸倒是没有细说,可能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例如,她的丈夫,她所过的生活,让她不满意,让她不愿意再待在小镇上。

“我爸爸说,他们结婚的时候,她太年轻了,她不断成长,希望成为一个不同的人,并且也作出了决定。爸爸说一切都非常混乱。有一天,她突然就离开了。而我爸爸说,也许这才是最好的结局。他就是那种人,他总是说那样的话,而且是真心的。”

在这个儿子的描述中,他的父亲就像是诺曼·洛克威尔(Norman Rockwell,1894—1978,美国二十世纪早期重要画家,曾被《纽约时报》誉为“世纪最受欢迎的艺术家”,所画主题涵盖各个方面,但他自己最喜欢的还是坦然纯真的孩童。——译者注)那样的人物,睿智精明、彬彬有礼,手上总是拿着眼镜和报纸。他会整晚在客厅里沉思,如果他是老师,绝对是那种会把学生放在心上的老师。我差点就告诉这个男孩,我也有个儿子,我也希望,有一天他能对我有这样的崇拜。

“我完全不知道是谁杀了她。”马蒂·波尔希莫斯突然对我说,“这是你来找我的原因吧?!”

我为什么要来?我也在想。我猜,是想来看一看她所隐藏的秘密,或者说,她不愿说出的隐情。是想进一步打击一下自己,告诉自己,我原本以为亲密无间的那段关系有多么虚伪。

“你觉得是她认识的某个人吗?”他问,“我是说,你们有什么头绪吗,有线索吗?”

我告诉他,没有。我大致描述了我们目前所掌握的证据:没有上锁的门窗,还有那只玻璃杯。我没有告诉他,他母亲死之前被五花大绑,也没有说在她身上找到了精液。毕竟,这是他的母亲。但我却感觉到,这样的敏感和关心似乎没有必要。我甚至怀疑,马蒂脸上那种紧张迷惘的表情和卡洛琳的死并没有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他似乎把自己当作这一切的局外人。

“卡洛琳曾经审理过很多强奸案。”我说,“有人认为可能凶手是其中的一个犯人。”

“但你不这么认为?”

“谋杀案往往并不神秘。目前,在这个市区里,一半的谋杀案都和黑帮有关。在其他一半的案子中,几乎所有的受害人都是和凶手相互认识的,其中又有一半是由于情感纠葛:婚姻维持不下去的,情人反目成仇的,等等。通常凶手和受害人在过去六个月中,曾经分过手,也就是说,凶杀的动机都非常明显。”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