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欲,慎施于人(第2/2页)

《诗经》中有这样的记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说八月份的时候可以打枣子了,可见枣子在我国有很悠久的历史。如今大枣仍被普通家庭广泛食用。读书的时候,有个同学的家乡产大枣,有一回她母亲寄了几包过来,我觉得很好吃,以为吃枣子和吃花生、瓜子一样,一个下午吃了大半包,结果当天晚上肚子胀得不得了。后来同学告诉我,枣子不能多吃,他们家最常用来蒸饭,就放在白米饭上蒸熟,吃饭的时候每个人分两颗,绝不多吃。后来我在医书上看到,大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才知道大枣是补气的药,但不能多食,难怪平时母亲炖汤的时候只是稍稍放几颗。

枣子对于道家来说,还有另外一些隐含的意义,《史记》里有个故事很有代表性。方士李少君对汉武帝说:“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神仙吃的枣子,比我们凡人吃的要大许多。汉代的铜镜铭文上有几句常见的话:“尚方作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甘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遨四海,寿如金石为国保。”讲的也是仙人食枣的故事。枣子从一开始就不只是充饥的食物这么简单,还被人们赋予了浓厚的仙家气息。考古发现,秦汉墓葬中随葬了大量的枣子,我想,这不仅是一种简单直白的生活还原,更体现了时人对死后成仙的美好愿望。

做法事时有一个常用的韵叫《四景赞》,顾名思义,唱的就是四种珍贵的供品,唱词为:“香焚东海千年木,茶献南山万寿春。花插西湖十样景,灯燃北斗一天星。”是很夸张的写法,唱的时候内心很喜悦,似乎天下最好的东西都摆在眼前了。

此外还有一些常用的供品,如馒头、糯米饭。记得去年做文昌会的时候,师父专门交代了厨房,自己和面做了许多的馒头,又大又白,供神之后分给居士,大家都很开心,而糯米饭甜甜的,常常要供给灶神。一些特殊的节日里会有特别的供品,如元宵的时候要供汤圆,平日里有居士带来季节性的水果,也要先供奉神灵。

[1]即礼斗法会,道教独有的科仪,是古人对星宿的一种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