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兵势第五(第3/11页)

正合奇胜,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千变万化,但是终而复始,像日月一样;死而复生,像四季一样,是循环的,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招!奇招并不多,是固定的元素,固定的套路,但用起来,就千变万化了!

就像声不过宫、商、角、徵、羽,而五声的变化却听之不尽。用我们现在的简谱来说,哆来咪发索拉西,七个音,就能唱出所有的歌曲。

色不过青、黄、红、白、黑,而五色的变化却观之不尽。现在知道就红黄蓝三原色,就能调制出所有的色彩。

味不过酸、甜、苦、辣、咸,而五味的变化却尝之不尽,全世界有那么多菜式!

所以战势不过奇正,而奇正的变化却无穷无尽。奇正互相转化,就像圆环一样无始无终,无穷无尽。

李筌注解说:“当敌为正,傍出为奇。”正面作战的是正兵,斜刺里杀出来打侧翼的是奇兵。正兵奇兵往往是这么安排,但这是结果,不是原因。如果两军对垒,正面战场的没动,侧翼先冲击敌人,等敌人乱了阵脚,正面大部队再压上去。这种情况,侧翼的小部队是正兵,正面的大部队是奇兵。还是曹操注解的概念准确。简单地说,正兵奇兵就是一个先出后出的概念。如果“当敌为正,傍出为奇”,那就锁死了,没法相互转化了。

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

奇正之间怎么相互转化呢?其实很简单,已经投入战斗的,是正兵;预备队,是奇兵。预备队投上去,就变为正兵了。正在打的部队撤下来,又变成奇兵。

所以奇兵,就是还没上战场的预备队。

有的书讲“以正合,以奇胜”的战例,喜欢讲李愬(sù)雪夜袭蔡州,率一支“奇兵”,大雪天直捣敌人老巢,活捉了吴元济。人们都期待这样的奇袭得胜,那多爽啊!但这样的得胜,三千年就那几回,这不是《孙子兵法》的价值观。“以奇胜”,被人们误读为奇袭得胜,还是贪巧求速的心理作怪。如果要给李愬雪夜袭蔡州套一个军事理论,不如套二战的战略纵深、战略瘫痪理论,一个大纵深,绕过敌方防线,直接把敌人的中枢打瘫痪了。

《孙子兵法》有三个地方被人误读最多的,一是《计篇》,前面说了,“计”是计算衡量,不是奇谋巧计,不是诡道。二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人都想去知彼,不知道主要问题是不知己。三就是“以正合,以奇胜”,都想贪巧求速,奇袭得胜,实际上孙子的“以奇胜”、出奇制胜,虽然也是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但这是分战法的排兵布阵,不是讲奇袭。

仗是怎么打的?从正兵奇兵去看,好多仗怎么打就看懂了

原文

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不败者,奇正是也。兵法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华杉详解

战势不过奇正,简单地说,就是分战法,就是分兵,分为正兵、奇兵,配合着打,而且正奇是动态的,随时相互转换的。不要把所有的兵力放在一块儿,不要把所有的牌一下子打光。在战前,就要分配正兵、奇兵两只兵力,互为掎角,相互配合。交战的时候,也不要把所有的部队一下子派出去,一定要留一张牌在手里,要有预备队。先打出去的是正兵,后打出去的是奇兵。看到胜机出现的时候,把奇兵打出去,这叫出奇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