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九日(第2/3页)

洪秀全死后,实际上太平天国就由忠王李秀成率领。他应该算是整个太平天国后期的栋梁。当时太平天国发生了内讧,北王杀了东王,然后翼王来又杀了北王,最后翼王石达开带着主力部队出走,太平天国从此元气大伤。太平天国最高潮的时候,北伐都快打到北京了,但内讧之后元气大伤。后期的太平天国主要是以忠王李秀成为核心的,应该叫领导班子吧,当然大家知道的还有英王陈玉成以及少数几个能征善战的王,但是后来大部分将领已经非常腐败,没有当初揭竿起义时那样强悍的战斗力了。

当年忠王李秀成曾经多次率兵外出征战,一路上横扫江浙,打下苏州、杭州等地,他连战皆捷,可以说是战无不胜,但是他始终被洪秀全所牵制。李秀成有点儿像三国时期的姜维,姜维那个时候只要打赢了,刘禅(阿斗)就叫嚣着,快回成都来,快回来,保护我。李秀成也是这样,不管他在外面怎么打胜仗,洪秀全总是牵制着他,只要自己身边有个风吹草动,包括在天京城外挖了一条壕沟,都赶快把李秀成叫回来。李秀成也没有办法,只好率兵回来。最后太平天国已经山穷水尽,李秀成也只能困守天京,无计可施了。

6月1日洪秀全死后,实际上整个朝政都是由李秀成来掌管。李秀成辅佐洪秀全很小的一个儿子当了新的天王,最后突围的时候,李秀成还把自己的好马让给了他,但是谁也没逃出去。最后队伍全都被打散了,李秀成只能独自一人躲在一座庙里。他身上带了很多财宝,虽然伪装成一个普通老百姓,但还是被当地的农民发现了,结果被扭送到清军大营。

李秀成虽然被俘了,但最后在清军大营被处死之前的这些天,还是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大概用了十天的时间,以极快的速度,记录了太平天国的整个历史。据说他当时写的速度平均一天七千字,最快的时候一天写一万字。大家知道,拿毛笔一天写一万字是非常不容易的。当时他和清军说他要写告白书,或者叫自白书、投降书,其实他是在骗清军,要不然清军不会给他纸和笔。在得到清军给他的纸和笔以后,他就以飞快的速度,把整个太平天国的历史都记录了下来,其实这所谓的告白书并没有显示出要投降的意思。在这份告白书里,他依然称清军为妖,依然管太平天国的同胞叫天兵。

后来的很多历史学家说李秀成实际上变过节,以至于李秀成在后来的历史里被严厉地批评。其实我觉得李秀成是太平天国最重要的栋梁之材,是文武双全的、非常杰出的人才。实际上每一个政权不管它多么腐败,依然会有这样优秀的人才。李秀成最后是英勇就义,如果没有他最后这十天的记录,大家根本就看不到太平天国真实的历史,因为只看清朝那方面的记载当然会有失偏颇,最后李秀成的这个记录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太平天国。

曾国藩最后杀李秀成,也要讲一下。当时李秀成在天京被俘后,并没有被押解到北京去,曾国藩在没有得到朝廷命令的情况下,直接在天京就把李秀成处死了。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李秀成写的太平天国历史,因为李秀成在里面描述了很多太平天国打的胜仗,这些胜仗其实在当年曾国藩给皇上谎报军情时都被说成是他打赢的。如果李秀成写的太平天国史被皇上看到,那曾国藩当年所描述的胜仗就全都露馅了,所以这样的东西坚决不能呈送到朝廷去。活人李秀成也绝不能押解到北京去,因为皇上一旦与他当面对质就会发现曾国藩曾经谎报过很多次军情,假传过很多次莫须有的捷报。曾国藩在前期经常被打得想要投河自尽、狼狈逃跑。曾国藩管这叫“屡败屡战”,其实是“屡战屡败”。但是他上书皇上的时候却说我是屡败屡战,大家一下子就觉得这个人好忠诚好坚强。所以会用词很重要,尤其当别人臣子的时候,要学会怎么遣词造句。曾国藩怕之前的事情露馅,最后就在没有朝廷指示的情况下,在天京直接把李秀成给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