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九日(第2/5页)
|国民政府誓师北伐|
1926年的这一天,国民政府门前旗幡招展,国民革命军在广州正式誓师北伐。这次北伐跟之前孙中山先生在世时的历次战争都不一样,这一次可以说是士气高昂,大家都觉得这是一场必胜的战役。当时中国的南方,尤其广东、广西已经彻底统一起来,大家众志成城,跟当年孙中山先生在世时大家各怀鬼胎不一样。当时的国民革命军集中了南方最重要的七个军,其中最能打的是第一、第四和第七军。黄埔军校的建立对于国民党来说是一个战略性的转折,第一军以黄埔军校的学生军为主,国民党从此终于有了自己的党军。由粤军组成的第四军后来在北伐战争中被称作“铁军”,第四军里有一个由共产党指挥的独立团——叶挺独立团,由于叶挺独立团战功赫赫,再加上第四军其他部队的努力,这支部队在北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后就是广西部队——由李宗仁、白崇禧指挥的第七军,是非常精锐的部队,在北伐战争中被称为“钢军”。
前面说的这三个军是北伐能够取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我觉得北伐能够取得胜利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当时的形势,大家要看北伐是在讨伐谁。1926年的这个时候,可以说是北伐最好的时机,因为这时在整个中国的北方,已经没有一个强势的政府,也没有一支统一的军队能够听一个人指挥。袁世凯死了以后,整个北洋体系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分裂,北洋的三大派系都遭遇了沉重的打击,当然也是因为他们自己内讧。首先是爆发了直皖战争,北洋的直系打败了段祺瑞的皖系,段祺瑞就成了孤家寡人,变成了一个傀儡,所以皖系后来就消亡了。而直系由于大将冯玉祥的叛变,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大败,在这场战争中直系基本上被打断了脊梁骨。奉系是东北的张作霖指挥的,奉系打败了直系以后,就跟冯玉祥联合在北京掌权。但奉系的大将郭松龄,也是张学良的老师,在北伐之前倒戈了。郭松龄早在四川保路风潮前就加入了同盟会,是倾向进步、十分爱国的。如果他真的遇上北伐军,一定会加以支持的。他早在1925年年底就公开倒戈反奉,亲率七万精兵攻打张作霖,开始时攻势非常顺利,很快逼近奉天(即沈阳),但很快就遭到了日本军队的干涉。奉系虽然最后靠着日本人镇压了郭松龄,但郭松龄率领的部队是奉系最精锐的一支部队,数万的主力部队被消灭后,奉系元气大伤。经过这一系列的战争,当时的北方基本上已经没有非常强大的军阀势力了。
直系变得支离破碎,只剩下孙传芳、吴佩孚的一些残兵败将。皖系也已经没有了。奉系虽然还在,但也元气大伤。
在这种情况下,北伐胜利的可能性几乎是90%。北方当时还有两支重要的军队在观望。一支是一直占领着山西的阎锡山率领的晋绥军。山西当时还算是稳定,没有参加内战。当北伐军打到中原腹地后,晋绥军竖起了青天白日旗,加入了北伐军。实际上晋绥军算不上是北伐,因为从山西直接出娘子关几乎就到北京了,离北京非常近。再有就是刚刚被直奉联军打败的冯玉祥。冯玉祥的军队还是保持了很强的实力,冯玉祥当时又去了一次苏联,得到了一些支持。
冯玉祥当然是倾向于广东革命政府的,1926年秋,冯玉祥的西北军就在五原誓师参加北伐了。当年北伐誓师主要有两次,一次是前面说的广州誓师,另一次就是西北军在五原誓师。五原誓师后西北军直下西安,出潼关,在郑州跟北伐军会师了。实际上北伐军渡过长江,最后打奉系军阀的时候,是由北伐军、西北军以及晋绥军一起来打的。最后奉军不得不通电全国,宣布撤离北京,退回到东北。后来大家都知道,张作霖撤出关外以后就被炸死了,奉系一时群龙无首。紧接着张学良执掌东北,也没经过战争就直接把五色旗换成了青天白日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