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日常(第3/17页)
原来如此啊。
我终于明白,这件衣服会被塞在那种地方,也难怪我肚腩会越来越大,导致衣服一件件都穿不下了。
转动拉坯机的理由(《别册文艺春秋》二二三号 一九九八年四月)
前些日子,应醉汉作家藤原伊织先生的邀请,我参演了一部有关陶艺入门的片子的拍摄。
影片请六位作家分别挑战六种成形法。拍摄前,工作人员问我想尝试哪种。
“当然是拉坯机了。”
其实说到陶艺,我只能想到拉坯机。问过几个朋友,果然大家都是如此。很少有人知道拉坯机以外的成形法。
先说两句供大家参考:除拉坯机之外,还有像粘土手工艺那样徒手成形的方法,先把粘土做成块状再把中间挖空的方法,把用碾压机碾平的土片边缘向上折起的方法等等。怎么样?诸位读者,你们也不是很清楚吧?
我是这样想的,反正也要玩陶艺,不如趁机多学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以备将来哪天写小说用得着,也算一举两得了。而且,如果要在小说中写到陶艺,不写拉坯机的话,大家恐怕不能接受。所以,这次我无论如何都要挑战一下这个东西。
然而,第一天我就发现自己的想法太天真了。指导我们的是东京艺术大学的岛田文雄老师,一开始打招呼的时候,老师便毫不留情地说:
“这个嘛,才接触陶艺一两天就要做出成品,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拉坯机,外行人很难掌握。一般来说,最少要学习一年左右才能做得像个样子。”
老师语气沉稳,而我们却听得胆战心惊。
“请您一定想想办法。”我和工作人员一起低头恳求。老师一脸无奈地说:“总之,只能多练习了。从现在开始到拍摄当天,请每周都来练习。”
“好的,我一定每周都来。我会努力的。”
我一边低头行礼一边想,当初可不是这么说的啊。原本他们告诉我只要拍摄当天去一下,随便做做就可以了——从头到尾只需要三天工夫,而且还有一天是庆功宴;从来都没听说还有每周都要练习这回事。
不过,仔细想想,老师的话不无道理。就算是参加陶艺速成班,也不可能第一天就学会用拉坯机制陶的技术吧。
于是,我立刻行动起来,从当天就开始挑战这项技艺。而当我真的动手操作拉坯机之时,却深切感到现实比想象的还要严峻。
总之,我完全无法掌控那个东西。你问是什么东西?当然是陶土了。
首先“定中心”的步骤,就是让拉坯机上转动的陶土向上拉长,或者相反地,向下压低——这一步就十分困难。看助手的示范,陶土在双手中伸缩自如,非常有趣,而且好像很简单。但是,自己试着一做,就发现陶土很坚硬,完全无法改变形状。最难的就是把陶土纵向拉长。我以为自己用力不够,于是就使出全力挤压陶土,结果只有受力的那个地方凹进去了,变成葫芦的形状。
这样下去,别说是每周练习,就算每天练习也不一定来得及啊,想到这里我脸都绿了。
然而,光发呆也不能解决问题,总得试着做出点儿什么。在岛田老师及各位助手的细心指导下,我尝试了一遍又一遍。当然,最开始很不顺利,失败,失败,连续失败,什么都没做成,只有被我弄坏废弃的陶土山越堆越高。好不容易做出一个比较像样的,结果在用线把成品从拉坯机上取下来的时候,最重要的部分却嗖地飞了出去,而且泥巴飞溅,把衣服也弄得很脏。
尽管如此,在几个小时之后,虽然搞得满身狼狈,但我好歹也做出了五件东西,都是盘子、烟灰缸、大号酒杯之类的。其实我本来要做的是茶杯,可我实在掌握不好形状,结果做出来一堆计划之外的东西——所以,一个不抽烟的人才会做出个烟灰缸。